第十一章 夏日里的善意微光

1980年8月10日,杭城的热浪依旧翻滚,蝉鸣声一阵高过一阵。沈浩然坐在自家卧室的书桌前,望着抽屉里整整齐齐码放的150元零花钱,耳边不断回响着收音机里关于部分地区遭遇自然灾害、粮食短缺的报道。这些天,他总是想起新闻里那些面黄肌瘦的孩子,还有坍塌的房屋,心里像被无数只蚂蚁啃噬般难受。

自从上次和朋友们用零花钱大肆采购零食后,沈浩然便开始有意识地存钱。他把父母给的早餐钱省下一部分,偶尔帮邻居爷爷跑腿也会拒绝报酬,只为了能攒下更多钱。此刻,这笔攒了许久的“巨款”,在他眼中不再是买玩具和零食的资本,而是能传递温暖的希望。

“不能再等了。”沈浩然咬了咬牙,小心翼翼地将钱放进铁盒,用手帕包好。他本想告诉父母,可又担心他们觉得自己年纪小,做事冲动。思来想去,决定瞒着家人,独自完成这次“秘密行动”。

沈浩然打听到,市政府设立了赈灾捐款点。他趁着父母去医院上班、妹妹在院子里玩耍的间隙,怀揣着铁盒出了门。杭城的街道被烈日烤得发烫,柏油路面微微发软,他却丝毫不在意额头上不断滚落的汗珠,脚步坚定地朝着市政府方向走去。

一路上,沈浩然看到街边的小贩卖着香甜的冰棍,馋得首咽口水;路过书店,橱窗里新到的漫画书也在向他招手。但一想到那些挨饿受冻的人们,他便攥紧铁盒,加快了脚步。

终于到达市政府,捐款点设在大厅一侧,几张长桌前围满了人。有穿着朴素的工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大家都排着队,眼神里满是关切。沈浩然站在队伍中,心“砰砰”首跳,既紧张又兴奋。

轮到他时,工作人员抬起头,有些惊讶地看着这个满脸稚气的孩子:“小朋友,你是来捐款的吗?”沈浩然红着脸,用力点点头,从怀里掏出铁盒,将钱一张一张整齐地放在桌上:“叔叔,我想帮助那些吃不饱饭的人。”

工作人员仔细清点完钱数,眼中满是赞许:“150元,谢谢你,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我们会登记下来。”沈浩然犹豫了一下,想起二叔曾说过“做好事不一定要留名”,便小声说:“不用写名字了,这是我应该做的。”

离开市政府时,沈浩然的脚步轻快了许多。阳光依旧炽热,可他却觉得浑身充满力量。他想象着自己捐出的钱能变成粮食、衣物,送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手中,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了微笑。

然而,回到家后,沈浩然才发现自己的“秘密行动”并非天衣无缝。妹妹沈舒在玩耍时,发现了他藏在抽屉里的记账本,上面原本记着150元的数字被划掉,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捐款”二字。

当晚吃饭时,妈妈放下碗筷,轻声问道:“浩然,听说市政府今天来了个匿名捐款的小朋友,捐了150元,和你存的钱数一样,那是你吗?”沈浩然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爸爸却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傻孩子,做了好事不用怕说出来。我们为你骄傲!”妈妈也温柔地说:“你能有这份心意,爸爸妈妈很开心。只是下次遇到这样的事,一定要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陪你一起去。”

沈浩然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眼眶却有些:“我就是担心你们觉得我乱花钱……我在收音机里听到那些消息,就想帮帮他们。”

“你做得对。”爸爸认真地说,“虽然150元对于整个赈灾工作来说可能不算多,但每一份善意都像一颗星星,聚在一起就能照亮黑暗。”

这件事很快在邻里间传开了。邻居们见到沈浩然,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懂事;在学校的好朋友李宇鑫、陈博洋和马婉婷知道后,也纷纷表示下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也要一起捐款。就连对面的邻居阿姨,抱着小静姝来道谢,说沈浩然给孩子做了个好榜样。

此后的日子里,沈浩然依旧坚持攒钱,但他不再只为自己的小愿望储蓄,也会定期拿出一部分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在这个炎热的暑假里,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善良与担当,也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而这份善意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伴随着他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传递爱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