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夏夜书案上的思绪涟漪

1980年8月16日晚八点,杭城的暑气尚未完全褪去。沈浩然躺在卧室床上,百无聊赖地望着天花板上晃动的风扇影子。白天和李宇鑫、陈博洋在河边捉鱼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湿漉漉的裤脚仿佛还带着河水的清凉。但此刻,燥热的晚风从纱窗钻进来,吹得他心里痒痒的,怎么也静不下心来。

他翻身坐起,伸手够到床头柜上的台灯。暖黄色的光晕顿时洒满床头,照亮了堆叠在枕边的几本书籍。最上面是二叔新寄来的《商业案例集》,边角己经被他翻得卷起毛边;中间压着半旧的《卡耐基成功之道》,书页间还夹着上次捐款后悄悄写下的感悟纸条;最底下是本崭新的《十万个为什么》,是爸爸前几天从书店带回来奖励他的。

沈浩然先抽出《商业案例集》,随手翻到夹着枫叶书签的那一页。案例讲的是一位商人如何抓住市场需求,将滞销的丝绸制品改造成新式旗袍,最终大获成功。他看得入神,手指无意识地着纸面,脑海里却浮现出白天在河边的场景——如果把捉鱼的过程类比成做生意,那寻找鱼群的踪迹就像是发现市场需求,而用竹篓捕鱼的技巧,或许就是经营策略?

正当他想得入神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沈浩然起身推开窗户,看到楼下的梧桐树下,马婉婷正踮着脚尖,仰着头吹奏着竹笛。月光给她的发梢镀上一层银边,淡蓝色的连衣裙随着晚风轻轻摆动。笛声断断续续,却充满童趣,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夏天的故事。

“婉婷!”沈浩然压低声音喊她,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马婉婷停下吹奏,抬头朝他挥手:“浩然,我新学了首曲子,好听吗?”“好听!”沈浩然笑着回答,“等我看完书,明天和你一起去河边吹笛子!”

关上窗户重新躺回床上,沈浩然的思绪却被笛声打乱了。他放下商业书,拿起《卡耐基成功之道》,目光落在“如何克服恐惧”那一章。想起上次捐款时,自己独自前往市政府的忐忑,还有面对父母询问时的紧张,突然觉得书里的文字不再晦涩——原来帮助他人的勇气,也是克服恐惧的一种方式。

他又翻开《十万个为什么》,指尖划过“为什么星星会闪烁”“为什么月亮有阴晴圆缺”等问题。这些充满童趣的疑问,让他想起三岁的妹妹沈舒,每次缠着妈妈问“天为什么是蓝色”时,眼睛里闪烁的好奇光芒。沈浩然忍不住笑了,心想等明天一定要把书里的答案讲给妹妹听,说不定还能像教小静姝一样,看到她恍然大悟的可爱模样。

夜渐渐深了,窗外的虫鸣声愈发清晰。沈浩然合上书,却没有立刻熄灯。他靠在枕头上,回想着这个暑假发生的点点滴滴:和朋友们的野餐、为小静姝取名的喜悦、匿名捐款带来的成长……这些经历就像书中的一个个故事,在他的生命里留下印记。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商业的热爱,不仅仅是因为二叔的成功,更是在这些日常小事中,感受到了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快乐。或许就像书里说的,成功的商人不仅要会赚钱,更要懂得洞察人心,发现生活中的需求。

正当沈浩然沉浸在思绪中时,房门被轻轻推开。妈妈端着一碗绿豆汤走进来,轻声说:“还没睡?看了这么久书,眼睛该累了。”沈浩然接过绿豆汤,冰凉清甜的滋味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最后一丝暑气。

“今天在窗边看到你和婉婷说话了。”妈妈在床边坐下,“你们这些孩子啊,就像夏天的蝉,充满活力。”沈浩然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们说明天去河边吹笛子呢。”

妈妈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劳逸结合是好事,但也别太晚睡。对了,你爸爸说书店新到了一批儿童读物,周末带你们去挑几本。”沈浩然眼睛一亮,立刻来了精神:“我要选商业故事书,还要给小舒挑本童话故事!”

喝完绿豆汤,沈浩然乖乖躺下。台灯熄灭前,他又看了一眼堆叠的书籍,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穿着笔挺的西装,站在讲台上分享商业智慧;或是蹲在儿童图书馆,给孩子们讲述有趣的故事。

在这个普通的夏夜,沈浩然枕着书香与月光,带着对明天的期待,缓缓进入梦乡。窗外的笛声若有若无,与书页间的思绪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专属于少年的、关于成长与梦想的奇妙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