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阳光斜斜洒在巨大的青铜舆图上,童浩林的指尖重重按在齐国版图的东部边缘,那里,胶州湾的海岸线如新月般蜿蜒。三日前传来的密信被朱砂圈出重点——齐王愿举国归降,以保姜氏宗庙存续。
"大王,墨家己完成五百吨战船的设计图!"墨离匆匆而入,怀中抱着卷起来的牛皮图纸,展开后,一艘三层甲板的巨型战船跃然纸上,"此船采用双层龙骨结构,装备十二门旋转火炮,船头还设有撞角,即便逆风也能破浪而行。"
童浩林盯着图纸上精密的榫卯机关和蒸汽辅助装置,眼中闪过精光:"即刻在胶州湾建造船厂,召集六国船匠。告诉他们,每造出一艘合格战船,赏百枚大秦通宝;若能改良设计,另有重赏。"他转头对李斯道,"齐国归降后,胶州湾将是大秦东出的咽喉,必须建成天下第一港口。"
十日后,齐国临淄城城门大开。齐王身着素服,捧着传国玉玺跪在尘土中,身后是列队的齐国官吏。童浩林骑着通体雪白的战马缓缓入城,目光扫过街道两侧战战兢兢的百姓,突然抬手示意队伍停下。
"齐国乃姜太公之后,礼仪之邦。"他的声音通过传声筒响彻全城,"本王承诺,凡姜氏子孙,只要恪守秦律,宗庙祭祀照常;曾在齐国为官者,能力出众者可留任原职。"他指向远处的齐国贵族,"至于狱中之人,若能在船厂劳作期间表现优异,出狱后可获二百平宅邸!"
此言一出,人群中爆发出低低的惊呼。被关押在齐国大牢的贵族们原本心如死灰,此刻却隔着铁窗,望着天空中飞鸟小队掠过的机关鸢,重新燃起希望。其中,齐国名将田单的后人田昭握紧了拳头——他暗中召集的死士,此刻竟放下了复仇的念头,开始讨论如何在船厂谋一份差事。
胶州湾畔,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令人震撼。墨家工匠指挥着巨大的蒸汽起重机搬运石料,齐国旧部与秦国劳工协作搭建船坞。田昭主动请缨担任监工,他凭借对齐国海域的了解,帮助选址避开了暗礁区。三个月后,第一艘五百吨战船"齐光号"下水,当它破浪前行时,岸边的百姓自发欢呼,连曾经敌视秦国的齐国老卒都红了眼眶。
童浩林亲临港口验收时,特意带来了赦免文书。他当众宣读:"田昭等人在船厂立功,即日起恢复自由身,赐宅邸一座,黄金百两!"看着田昭跪地叩首,他低声道:"姜太公辅佐文王时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本王愿与你等共建太平盛世。"
与此同时,齐国的货币体系开始悄然更迭。秦国通宝取代了齐国刀币,国营商铺在各城开业,百姓们惊喜地发现,用秦币购买的海盐比以往便宜了一半。更令人振奋的是,秦国开放了"海上商路计划"——凡拥有商船者,可申请悬挂秦国旗帜,在大秦水师的护航下,前往东海、南海贸易。
"大王,楚国贵族派来密使。"童薇递上一卷密信,"他们听闻齐国贵族的待遇,纷纷表示愿说服楚王归降。"
童浩林展开密信,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求归条款",嘴角勾起冷笑:"告诉他们,楚国若想保住项氏宗祠,须献出所有战船图纸,并开放长江水道。"他望向窗外,胶州湾的港口灯火通明,新建成的灯塔在夜空中投射出明亮的光束,"齐国的归降只是开始,当大秦的水师纵横西海,六国再无反抗之力。"
夜深了,童浩林站在"齐光号"的甲板上,听着海浪拍打船舷的声音。远处,归降的齐国贵族们正在新赐的宅邸中举行宴会,觥筹交错间,他们谈论的不再是复国,而是如何在秦国的新政中分得商机。海风吹来,带着咸腥的气息,却也夹杂着变革的味道——这是一个旧时代的落幕,更是一个属于大秦的海洋时代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