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广厦安民乐 铸币显荣光

咸阳城郊,新落成的"安澜坊"廉租房区在秋日暖阳下熠熠生辉。灰砖黛瓦的六层公寓楼整齐排列,每栋楼之间种着从巴蜀移栽的柑橘树,青石小径蜿蜒其间。童浩林站在观景台上,望着下方熙熙攘攘的人群——操着吴越方言的百姓们正拎着行李,在秦国官吏的引导下办理入住手续。

"大王,这批吴越流民共两万三千人,己全部安置妥当。"墨家巨子墨离展开青铜打造的登记册,"公寓采用预制构件搭建,百人协作十日即可完工。每套房西十平,内设灶台、储水罐,还有墨家研制的'暖壁'装置,冬日生火可暖全屋。"

童浩林点点头,目光扫过正在搬运家具的百姓。一位白发老妪抚摸着青砖墙壁,泪水止不住地流:"在吴越,我们一家七口挤在漏雨的草棚里...如今竟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她身旁的年轻汉子扛着木床匆匆走过,笑着插话:"娘,我昨日在食品厂试工,一日就挣了十枚硬币!"

消息不胫而走。半月后,又有大批吴越百姓拖家带口涌入秦国。他们惊讶地发现,秦国的工厂不仅管吃管住,薪酬更是丰厚——在纺织厂织一匹布,能换五枚硬币;在兵工厂组装一支火铳,可得八枚。更令他们心动的是,每月工资满三百硬币,还能获得特制的"荣耀币"。

这日,童浩林亲临咸阳铸币厂。巨大的蒸汽铸币机发出有节奏的轰鸣,通红的铜水注入模具,冷却后便是一枚枚崭新的硬币。他拿起一枚刚出炉的荣耀币,币面镌刻着秦国先祖秦襄公策马征战的浮雕,背面则是篆文"大秦永昌"。

"此币不仅是财富象征,更是荣耀勋章。"童浩林对在场官员说道,"凡在工厂连续工作满三月、无任何差错者,即可获得。持有荣耀币,可在国营商铺享受九折优惠,子女入学亦有优先资格。"

消息传开,工厂里掀起一阵热潮。吴越工匠阿青为了能拿到荣耀币,日夜钻研纺织技术,改良了织机的提花装置;铸剑师老周带领徒弟们反复试验,将火铳的精度提升了两成。他们的名字被刻在工厂的"匠星榜"上,成为无数人羡慕的对象。

在安澜坊的广场上,秦国官吏定期举办"荣耀之夜"活动。获得荣耀币的百姓身披红绸,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走上高台。童浩林亲自为他们颁发奖章,并赠予刻有姓名的青铜牌。

"大家请看!"童浩林举起一枚荣耀币,"这上面的秦襄公,是带领秦人走出西陲的先祖。如今,你们用双手创造财富,同样是大秦的功臣!"他的声音通过传声筒响彻全场,"记住,在秦国,不分贵贱,不论出身,只要肯努力,皆可光耀门楣!"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一位从吴越逃来的年轻书生热泪盈眶,他原本以为此生只能颠沛流离,没想到在秦国,凭借帮工厂记账的本事,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还拿到了荣耀币。"我要给家乡写信,"他激动地说,"告诉他们,秦国才是真正的乐土!"

与此同时,在齐国、楚国的边境,关于秦国廉租房和荣耀币的传闻愈演愈烈。齐国商人私下里收集荣耀币,当作奇货可居;楚国贵族听闻后,纷纷派亲信前来打探虚实。而在秦国的工厂里,新的生产线不断投产,蒸汽机关车往来运输,将各类商品运往六国。

童浩林站在未央楼上,俯瞰着蒸蒸日上的咸阳城。远处,安澜坊的公寓楼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泽;近处,铸币厂的烟囱冒出袅袅白烟。他知道,这些硬币、这些房子,不仅是物质的给予,更是在六国百姓心中种下向往的种子。

"传令下去,"他对身旁的李斯说,"在边境增设流民接待站,扩大廉租房建设。再让墨家研发更高效的生产设备,我们要让秦国的工厂,成为天下人都向往的地方。"

夜幕降临,安澜坊亮起万家灯火。百姓们围坐在公寓楼前的空地上,分享着一天的收获。孩子们举着荣耀币嬉戏玩耍,老人们则聚在一起,用吴越方言讲述着秦国的神奇。而在咸阳宫,童浩林正在审阅新的发展计划——下一个目标,是让荣耀币成为六国通用的硬通货,让秦国的繁荣,真正惠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