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的暮色裹挟着商队的驼铃声漫过巍峨的城墙,童浩林站在新建的"未央楼"顶层,俯瞰着脚下棋盘般整齐的坊市。百米之外,占地百亩的"大秦央行"建筑群正在收尾,青铜铸就的屋檐上盘踞着昂首的玄鸟,每一根廊柱都镌刻着商鞅变法的名句。
"大王,墨家工匠己调试好铸币机。"吕不韦(童振国)捧着鎏金账本疾步上前,"新币采用'天圆地方'形制,正面铸'大秦通宝',背面刻十二章纹,每枚重量误差不超过半铢。"
童浩林接过样币,冰凉的青铜触感从指尖传来。币面的纹路清晰如刀刻,在夕阳下泛着庄重的光泽:"即刻昭告天下,三日后旧币停止流通。各郡县设立兑换点,凡持六国货币者,按'秦币一抵五'的比率兑换。"他望向南方,楚国方向隐约传来流民迁徙的喧嚣,"楚国、齐国的贵族不是囤积了大量金银吗?这次,就让他们尝尝货币贬值的滋味。"
与此同时,太仆寺卿李斯正带着三十名文法吏在书房彻夜工作。案头堆满了泛黄的竹简——夏之《禹刑》、商之《汤诰》、周之《吕刑》,还有从六国缴获的律法残卷。"大人,"一名年轻文吏递上誊抄好的帛书,"夏朝'昏、墨、贼,杀'的定罪原则,与秦国'以法治国'理念不谋而合;而《吕刑》中'明德慎罚'之说,可用于修订狱政条款。"
李斯抚须点头,笔尖在竹简上沙沙作响:"将这些精华编入《大秦律典》,但记住——律法既要传承古法,更要贴合当今。"他蘸墨写下"重农抑商改为农商并重"的批注,"秦国如今盐铁专营、工商繁荣,旧制己不合时宜。"
三日后,咸阳街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百姓们排着长队涌入央行兑换处,看着刻有"大秦通宝"的新币从轰鸣的铸币机中源源不断产出。墨家改良的水力驱动装置让铸币效率提升十倍,青铜原料通过蒸汽机关车从巴蜀铁矿场日夜运送。
"这钱看着就踏实!"卖炊饼的老汉举着新币迎向阳光,"以前用布币、刀币,大小不一还总缺角,哪有这圆钱规整!"他身旁,秦国官吏正在宣讲:"新币由央行统一铸造,严禁私铸。凡举报者,赏百枚大秦通宝!"
消息如野火般传遍六国。齐国临淄的钱庄老板对着贬值的刀币欲哭无泪,楚国郢都的贵族翻出地窖里的蚁鼻钱,发现购买力竟不及秦币的五分之一。更致命的是,秦国商队开始拒收六国货币:"要么用黄金,要么换大秦通宝,否则这丝绸、铁器,您拿不走。"
项燕站在楚国边境,看着秦国商队用三枚秦币买下往日价值三十枚蚁鼻钱的粮食,终于明白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有多残酷。"大将军,"副将捧着军饷账册,声音发颤,"士兵们都在议论,说在秦国当民夫,挣的钱都比咱们当兵多..."
咸阳宫议政殿内,童浩林转动着手中的地球仪——这是墨家根据他描述制作的"天下模型"。"楚国、齐国的经济己经开始崩解,"他的指尖划过模型上的六国疆域,"下一步,让央行发行'国债'。"
众臣哗然。王翦皱眉道:"大王,国债为何物?"
"简单来说,就是百姓把钱借给国家,国家承诺连本带利偿还。"童浩林展开羊皮卷,上面画着详细的利率表,"认购国债者,可按份额减免赋税,还能获得盐铁生意的参股资格。"他望向吕不韦,"仲父,秦国的商贾富户手里还有不少黄金,该让他们为一统大业出份力了。"
国债发行当日,咸阳央行门前的长队排出十里。绸缎庄的东家、粮行的掌柜,甚至连从楚国逃来的贵族都争相认购。一位白发老者颤巍巍地掏出全部积蓄:"我活了一辈子,头一回见官府向百姓借钱还打欠条的!大王说话算数,这钱,我借了!"
当夜幕降临,童浩林站在央行顶楼,看着储库里堆积如山的黄金、丝绸。这些通过货币政策吸纳的财富,将化作横扫六国的铁骑、纵横江河的战船。他想起穿越时课本上的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此刻终于有了最深刻的体会。
而在甘泉宫,赵姬正带着宫女们研读新颁布的《秦律》。烛光下,她指着"禁止买卖人口"的条款对宋义道:"你看,政儿这次连奴婢制度都要废除了。"她轻抚竹简,眼中满是欣慰,"当年在赵国,我见过太多女子被当作货物贩卖...如今的秦国,总算是走对了路。"
此时的六国,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齐国因货币贬值引发暴动,楚国贵族为争夺有限的物资自相残杀,就连一首偏安的燕国,也因秦币的涌入导致物价飞涨。童浩林知道,当经济的多米诺骨牌开始倾倒,军事上的总攻便己无需太多悬念。
"传令下去,"他对影卫统领低语,"让张义在楚国散布消息:只要归降秦国,既往债务一笔勾销,还能按爵位获得相应的国债份额。"他握紧腰间的太阿剑,剑身映出窗外央行的灯火辉煌,"这一次,我要让六国在经济与人心的双重崩塌中,心甘情愿地融入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