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保局局长候选人选拔进入关键阶段之际,京州市官场的暗流愈发汹涌。市委书记李达康和市长陈宇在表面维持着对选拔工作“公平公正”的统一口径下,各自开始对环保局内部人员施加暗示,试图影响最终的任命走向,而孙连城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股隐藏在平静之下的波涛。
李达康在一次视察环保项目时,特意将环保局的几位核心中层干部召集到一起。他神色严肃,目光从每个人脸上缓缓扫过,说道:“京州市的环保工作一首是重中之重,这次局长的更替,是为了让环保局能以更的精神、更专业的能力去迎接新的挑战。你们作为局里的骨干,要在这个关键时期发挥好带头作用,支持新局长的工作。新局长不仅要有专业素养,更要有破局的勇气和决心,带领环保局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做出新成绩。”李达康的这番话看似是对全局工作的鼓励与期许,但其中对新局长“破局”能力的强调,实则是在隐晦地暗示这些中层干部,他所期望的新局长应具备大刀阔斧改革的风格。
与此同时,市长陈宇也没闲着。他以听取环保工作汇报为由,单独召见了环保局的财务科长和办公室主任。在汇报结束后,陈宇看似随意地聊起了这次局长选拔:“这次选拔,市里可是下了大功夫,就希望能选出一位既懂业务又能协调各方关系的领导。环保工作牵扯面广,需要和各个部门、企业打交道,新局长得有能力平衡好各方利益,确保工作顺利推进。”陈宇的话意在暗示这两位关键岗位的人员,他倾向的局长人选应是擅长协调关系、长袖善舞的类型。
孙连城得知这两位主要领导的动作后,深知形势愈发严峻。他一方面加快了为自己“自己人”造势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在思考如何应对来自李达康和陈宇的压力。他明白,首接对抗绝非明智之举,必须巧妙地周旋其中。
孙连城精心安排自己心仪的候选人在一次重要的环保政策研讨会上发言。这位候选人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对京州市环保现状的深刻理解,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案,不仅赢得了与会专家和其他部门领导的一致好评,也成功吸引了李达康和陈宇的注意。
会后,孙连城找准时机,分别向李达康和陈宇提及这位候选人在会上的出色表现。对李达康,他着重强调候选人在环保创新思路上的闪光点,与李达康期望的“破局”理念相契合;对陈宇,则突出候选人在协调各方资源推动项目落地方面的能力,暗示其符合陈宇所看重的平衡利益的要求。
然而,李达康和陈宇也并非轻易被左右之人。李达康在听了孙连城的介绍后,微微皱眉,说道:“想法是不错,但还是要看看实际工作中的执行力,不能光纸上谈兵。”陈宇则意味深长地回应:“协调能力固然重要,可也要确保原则性不能丢,不能为了协调而牺牲环保标准。”
面对两位领导的回应,孙连城心中明白,他们都在坚守自己对新局长人选的判断。但他并未气馁,而是决定从环保局内部人员入手,进一步巩固自己“自己人”的优势。
孙连城私下里分别与几位在环保局颇具影响力的老员工进行了深入交谈。他诚恳地向他们阐述了自己对京州市环保工作未来发展的规划,强调自己所推荐的候选人正是能将这一规划落地实施的最佳人选。这些老员工在局里人脉广泛、根基深厚,他们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其他同事的看法。
在孙连城的努力下,环保局内部逐渐形成了一股支持他所推荐候选人的力量。但这股力量还不足以完全抵消李达康和陈宇暗示所带来的影响。随着最终市委常委会讨论任命的日期日益临近,孙连城深知,自己必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抓住每一个机会,巧妙地化解来自各方的压力,全力推动自己的“自己人”成功上位,这场官场博弈己经到了白热化的关键时刻,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决定最终的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