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风波起

京州市委常委会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市委书记李达康面色阴沉,市长陈宇也是一脸严肃,两人之间的火药味几乎要实质化,而导火索便是环保局局长涉嫌贪污一事。

会议一开始,李达康便重重地将手中的文件摔在桌上,声音洪亮且带着明显的愤怒:“看看,这就是我们环保局局长干出来的好事!贪污腐败,严重影响了京州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政府形象,必须严肃处理!”

陈宇微微皱眉,语气却也不遑多让:“达康书记,这件事确实性质恶劣。不过在处理后续事宜,尤其是新局长人选上,我们得慎重考虑,一定要选一个能真正担起责任,带领环保局走上正轨的人。”

孙连城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两人的交锋。他心里明白,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职位的争夺,更关乎京州市未来生态环境工作的走向,以及各方势力在官场中的博弈。而此刻,他也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如何在不激化矛盾的前提下,尽可能为自己争取到这个拿下环保局局长候选人的机会,让“自己人”上位,从而更好地推进京州市的整体发展规划。

短暂的沉默后,孙连城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达康书记,陈市长,我觉得两位领导说得都很有道理。目前当务之急,一是要彻查原局长的贪污案件,给京州市民一个交代;二就是要尽快确定新的局长人选,确保环保局的工作不受太大影响。”

李达康看了孙连城一眼,说道:“连城,你说说看,对于新局长人选,你有什么想法?”

孙连城知道,这是一个表明立场的好机会,但必须言辞谨慎。他思索片刻后说道:“达康书记,我认为新局长人选首先要在环保领域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毕竟环保工作专业性强。其次,要清正廉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我们可以通过公开选拔、内部推荐等多种方式,广泛筛选人才。”

陈宇听后,微微点头:“连城副书记这个提议不错,公开选拔能保证公平公正,内部推荐也能挖掘出我们体制内一些有潜力的干部。不过,推荐环节要严格把关,避免出现任人唯亲的情况。”

孙连城心中一动,顺着陈宇的话说道:“陈市长说得对。我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的选拔小组,成员包括纪委、组织部以及相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全程监督选拔过程。这样既能保证选拔的公正性,又能让合适的人才脱颖而出。”

李达康沉思片刻,说道:“可以,就按照连城说的办。不过,连城,你作为市委副书记,要在这个选拔小组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定要把好关。”

孙连城连忙表态:“达康书记放心,我一定认真负责,确保选拔出最合适的环保局局长人选。”

会议结束后,孙连城回到办公室,开始仔细思考自己的下一步计划。他深知,虽然在常委会上争取到了一定的话语权,但要真正让“自己人”成为环保局局长候选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他首先联系了自己信任的几位下属,让他们暗中收集一些在环保领域表现出色且政治可靠的干部资料。同时,他也与纪委和组织部的一些关键人物进行了沟通,强调此次选拔对于京州市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希望他们在选拔过程中能够公正客观,但也要关注那些符合自己预期的候选人。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孙连城密切关注着选拔小组的工作进展。每当有新的候选人资料送到他面前,他都会仔细研究,从履历到工作成果,从人际关系到政治背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顺利。随着选拔工作的深入,一些来自其他势力推荐的候选人也逐渐浮出水面,他们同样具备优秀的条件,这让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孙连城明白,单纯依靠常规的选拔手段,自己的“自己人”未必能脱颖而出。于是,他决定从侧面入手。他安排下属深入了解那些竞争对手的情况,寻找他们可能存在的弱点或瑕疵。当然,他强调一切行动都要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

在一次选拔小组的讨论会上,一位来自其他势力推荐的候选人因其在过往项目中存在一些环保指标勉强达标的争议,被孙连城的人巧妙地提了出来。虽然这个争议并不足以完全否定该候选人,但却引起了其他小组成员的关注,使得这位候选人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与此同时,孙连城也在积极为自己心仪的“自己人”创造机会。他安排“自己人”参与一些重要的环保调研项目,并在适当的时候,让李达康和陈宇等领导了解到“自己人”在这些项目中的出色表现。

随着选拔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孙连城心仪的“自己人”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良好的口碑以及在近期项目中的突出表现,逐渐在众多候选人中崭露头角。最终,在选拔小组的投票中,“自己人”以微弱优势成为环保局局长的热门候选人。

孙连城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在最终的市委常委会讨论中,确保“自己人”能够顺利通过任命。他继续小心翼翼地布局,与其他常委进行沟通交流,争取他们对“自己人”的支持。他深知,在这场官场的博弈中,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但为了京州市的发展,为了自己的政治布局,他必须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