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书的第一页,她看到了一段手写的文字,字迹清秀而有力: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它是一个关于人心和世界的对话,是探索与连接的过程。”
林岚愣住了,那一行字如同一缕微光,穿透了她内心的迷雾。这句话像是对她的某种提醒,亦或是一封来自过去的信,唤醒了她内心深处某种被尘封已久的情感。她的指尖停留在那段话上,感受着笔触的凹凸,仿佛这短短的句子里藏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她轻轻放下书,转身走到窗前。夜色已经降临,城市的灯火渐次点亮,绵延的车流在道路上交织成流动的光线,像一首无声的交响曲。她俯瞰着这片繁忙的景象,看到的是熙攘的人群,却听到了心底的静默。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而她却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孤独。这种孤独既来自于她身处科技与教育交汇的前沿,又来自于她在“效率”与“温度”之间的挣扎。
她轻声自问:“我是不是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最初想要到达的地方?”
曦宸的声音忽然从屏幕中传来,打断了她的思绪:“林教授,您似乎在思考一些复杂的问题。如果需要,我可以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或帮助您整理思路。”语气如常,带着AI特有的中立与周全。
林岚抬起头,目光重新落回屏幕,忽然觉得有些好笑。曦宸永远是这样——条理分明,毫不动摇。然而正因为它的冷静,她才更加意识到人类的独特之处。是啊,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而这种连接,靠算法是无法实现的。
她站在那里,久久凝视着城市的灯火,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这条路或许艰难,甚至孤独,但她知道自已不能停下脚步。技术可以是工具,但灵魂必须由她来点燃。而那些站在教室里的孩子,他们的眼中有光,他们的未来有无数种可能,而这些,才是她真正想要守护的东西。
林岚接起电话的瞬间,耳边便传来程浩的声音,那种低沉、富有磁性的嗓音让人联想到黑胶唱片里的低音提琴,每一个字都稳稳地落在心底。
“岚岚,好久不见,最近怎么样?”程浩开口,语气温润如初,像陈年的威士忌,醇厚却不过分浓烈。
林岚握着手机的手微微用力,嘴角浮现出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还好,忙着做研究。”她惯性地回答着,语气淡然,甚至带着一点刻意的平静。她知道程浩最擅长的是抓住对方语调中的细微波动,就像他从事的智能教育产品开发一样,总能精准捕捉数据中的暗示。
程浩在那头笑了,笑声像冬日壁炉中的火苗,明明听起来平和,却能驱散内心深处的不安。“还是这句台词,几年不换。”他的声音透着一丝调侃,又有些许真挚的关心,“岚岚,别忙到连生活的空隙都忘了留。你这样下去,恐怕要被我们这些搞智能教育的开发者列入‘高危工作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