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 馄饨姑娘(一)

大明永乐十年到十二年,大明北疆的瓦剌部首领马哈木逐渐崛起,吞并了部分鞑靼部的势力,成为草原上新的霸主。随后,马哈木拒绝向大明朝贡,多次出兵袭扰甘肃、大同等地,甚至扣押了前去交涉的大明使节。

在这种背景下,永乐十二年,朱棣选择第二次亲征漠北,令太子朱高炽留守京城,监国理政,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随军出征,于三月十七日从北京(早在永乐元年,北平府就改名为顺天府,北平城改名为北京)出兵,出居庸关,经宣府、兴和等地,深入漠北,沿克鲁伦河西进,首扑瓦剌根据地,在忽兰忽失温大破瓦剌骑兵,追击至土剌河,俘虏马哈木之子脱欢,瓦剌残部西遁。

九月,明军凯旋。

……

应天府北郊三十里外,黄土垫的官道被烈日晒得发白。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远处地平线上忽现一道黑线,这道黑线渐渐凝聚成遮天蔽日的铁甲洪流。

出征六个月的明军终于回来了。

朱瞻基骑马拱卫在朱棣乘坐的马车旁边,马车里的朱棣看起来在打瞌睡,时不时悄悄睁开眼,偷瞄马车外的朱瞻基一眼。

永乐八年朱棣第一次北征漠北的时候,就想过要带着朱瞻基一起去了。可那会儿朱瞻基年龄还小,朱棣好说歹说,大胖太子朱高炽都不同意儿子跟爷爷出远门打仗。如今朱瞻基己经十六岁了,逐渐褪去了稚气,身形挺拔如松,眉宇间愈发显出凌厉的锋芒。最关键的,是他现在的模样,和朱棣当年梦中梦到那个救他出深渊的年轻人,长的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朱棣就这么打量着这个自己最喜欢的大孙子,突然发觉不对劲儿,这猴崽子怎么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于是,马车里的朱棣顺手拿起干果盘里的蜜饯,朝着马车外的朱瞻基丢了过去。

第一下,没丢着;第二下,擦着朱瞻基的披风飞了过去;第三次,终于丢在朱瞻基的脖子上,朱瞻基顺着东西丢来的方向一转头,看见朱棣一脸坏笑的盯着他看。

“猴崽子,想什么呢?”朱棣懒洋洋的躺在马车里,手里抓着干果送到嘴里。

朱瞻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没想什么,皇上。”

嘿,还不好意思承认?朱棣与一撇嘴,这猴崽子平时他基本都带在身边,他在想什么自己还能不知道么?朱棣故意大声打着哈欠,然后拿这个问题去问同样拱卫在马车周围的汉王朱高煦。

“老二,你猜猜,你大侄子在想什么?”

朱高煦原本在永乐元年就该去云南就藩了,但大胖朱高炽实在是舍不得这个弟弟跑那么大老远。于是朱高炽跑到朱棣身边,说只有犯了错的人才应该给发配到云南这种地方,朱高煦不仅没有犯错,反而是有功之人啊。

朱棣一琢磨,觉得朱高炽说的也对,就让朱高煦暂且留在应天。后来在永乐七年,大将丘福兵败胪朐河,朱棣动了自己亲征的念头,而朱高煦作战骁勇,他便将朱高煦的封地改在了山东青州,方便朱高煦跟随他出征。

被朱棣点名问话,在马车另一边的朱高煦骑在马背上,低下头来,透过马车的两个窗户,看到了马车另一头的朱瞻基。

“这小子,想他爹娘了吧?”朱高煦嘿嘿一笑,“这么大,第一次出远门,和爹娘分开那么久,也是人之常情。”

朱棣唇角微挑,溢出一声短促的冷笑,摇了摇头:“想他爹娘?我看未必。”然后,瞥了一眼朱瞻基,“他呀,是想那个馄饨姑娘了。”

朱瞻基被羞了个脸红,偏过头去:“爷爷,说什么呢。”

看见大孙子被自己挑破心思,朱棣得意的放声大笑,笑到高兴之时,还兴奋的用手拍打着马车的窗棂。

馄饨姑娘?朱高煦没听明白。

朱棣他低笑了一阵,眼尾还残留着未散的笑意:“老二,你如果不知道这个馄饨姑娘是谁,等回到应天了,你让你大侄子带你去见一见就知道了。”

朱高煦脸色稍有些不自在:“爹,送您回应天,在陪您待一阵子,我就要回青州了,我的封地在那儿。”

历史上的朱高煦也确实被改封到了青州,只不过原本的朱高煦为了夺权,一首滞留在京城。在这条全新的时间线里,朱高煦在被改封青州后便高高兴兴的去就藩了,这让朱瞻基开始确信历史己经发生了改变,也让他更加小心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朱棣冷着脸:“哼,不想让老子管着你,就跑的远远的。”

朱高煦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陪着笑,然后又看见马车另一头的朱瞻基,便转移话题道:“爹,您跟我说说,大侄子那个馄饨姑娘是怎么回事?”

你要聊这个,我可就不困了嗷。朱棣瞬间来了精神,甚至原本懒洋洋躺在马车里的他也坐了起来,倚在马车窗边,胳膊随意搭在雕花窗框上,微微俯身向外探了探。

“老二,你这大侄子啊,平时在应天,一有时间就溜出宫去,跑到一个老百姓家开的馄饨铺里,也不知道是去了干嘛。关键啊,老大和和老大媳妇还不知道,一首以为这臭小子是在我身边……”

朱棣一边说, 还一边转过头来看了看朱瞻基的反应。

“猴崽子,爷爷说的对不对?”

朱瞻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爷爷,您这不是明知故问么。”

馄饨铺?这跟馄饨姑娘有什么关系?朱高煦还是没太听懂。

朱棣眉毛一挑,看出了朱高煦满脸的不解,便一本正经的给他解释:“那馄饨铺的老板,有一个孙女儿,嗯……我见过,长的不算漂亮,但看着就讨喜——圆脸盘儿,那眼睛,亮晶晶的,见人就带着笑。整天系着条蓝围裙,在铺子帮着他爷爷奶奶还有他爹一起忙活,手脚麻利得很。”

朱高煦恍然大悟:“哦,大侄子这是有心上人了啊!”

朱家挑媳妇不是那么看重门楣。

老大朱高炽的媳妇张氏,也就是现在的太妃张氏,父亲张麟只是一个兵马副指挥。

老二朱高煦的媳妇韦氏,也只是出身中低阶官员之家。

老三朱高燧的媳妇倒是名门之后,但只是中山王徐达家族的旁支之女。

所以,听说大侄子可能看上一个馄饨铺老板的孙女儿,朱高煦也没有觉得很意外,反而是一副吃瓜脸的表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