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书院看好了

出了来福酒楼,李青青头也不回地往东走,她见大嫂一路上闷不作声,便调皮地戳了戳大嫂,笑嘻嘻地说:“大嫂,你咋不吭声啦,这可不像你哦。”

“啊!”大嫂被吓了一大跳,失声叫道,“咋啦,弟妹?”

“问你咋不说话呢。”李青青说着,一双大眼睛满是担忧地看着大嫂。

“我……青青,你真把辣椒一两银子一斤卖出去啦?”大嫂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问道。

“是啊,合同都签啦,你不也一首在旁边看着嘛,有啥问题?”李青青一脸疑惑。

“哎呦喂!”大嫂兴奋地拍着胸口,“我的老天爷呀,一两银子够一家人半年生活啦!你这辣椒一两银子一斤,家里那一千斤多辣椒,我都不敢算能卖多少钱啦!”

“大嫂,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嘛。”李青青笑着解释道,“这辣椒本来就稀罕,今年数量又少,所以才能卖这个价。而且这买卖也不是一锤子买卖,以后还得继续供应呢,价格也得跟着市场走。”

大嫂听了,还是兴奋得合不拢嘴,“就算以后降价,那也比咱们种别的强多啦!青青,你可真是咱家的大福星啊!”

“好啦好啦,赶紧走啦,去把大俊读书的事儿落实了,好早点回家。”李青青一边催促着大嫂,一边加快了脚步。

“得嘞”大嫂应了一声,紧跟着李青青的脚步。

没走几条街,李青青两人就到了徐掌柜说的书院。李青青抬头一瞅,哟呵,青山书院,这地儿环境挺不错啊!李青青乐颠颠地跑上前,“砰砰砰”地敲响了书院的门。

没一会儿,一个书童模样的小少年打开了门,眨巴着大眼睛问道:“两位姐姐有啥事呀?”李青青咧嘴一笑:“我们是来给孩子报名读书的。”小书童麻溜地把她们领进了一间偏厅,让她们稍等一会儿。

过了一小会儿,一位穿着长衫的先生走了进来,这位便是书院的夫子啦。夫子问了大俊的年龄和学识情况后,满意地点点头:“这孩子条件还行,就是入学得先交束脩,还得买启蒙的书本和文房西宝哦。”

大嫂一听,心里有点发慌,赶忙问道:“先生,这束脩得多少啊?”夫子摸了摸胡须,慢悠悠地说道:“一年二两银子。”

李青青一听,觉得还能接受,不紧不慢地从怀里掏出银子,说道:“先生,这是束脩,您收好。那书本是书院有还是得自己去书铺买呀?”

夫子接过钱,笑着点点头:“书籍自己去书铺买就行啦,还有午饭是在书院吃还是自己带呀?在书院吃的话,一个月三百文哦。”

李青青和大嫂商量了一下,还是觉得在书院吃比较方便。李青青正准备掏钱,大嫂眼疾手快地拦住她:“束脩弟妹你都出了,午饭钱还是我来付吧。”

李青青笑着说道:“好啦好啦。”

付完钱,夫子又开口道:“明早记得来读书哦,书院辰时上课,酉时放学,可别迟到了哟。”说完,夫子就转身回去继续上课啦。

出了书院,李青青二人溜溜达达就到了上次那家书院,还是那个店小二,一瞧见李青青,立马热情地招呼起来:“客官,您今儿个要点啥?”

“来几本启蒙书。”李青青乐呵呵地说道。

“得嘞!”店小二麻溜地转身找来几本书,“客官,您瞅瞅,喜欢哪种。”

李青青瞧了瞧,挑了纸张印刷好点的,“就这种吧,给我来两套,上次的笔墨纸砚也再来一套。”

“好嘞,我这就给您包好。”说着,店小二乐颠颠地打包去了。

“弟妹,你咋买两套啊,笔墨纸砚上次不都买过了嘛。”大嫂好奇地问道。

“大俊晚上回去不是得给家里那几个小的教学嘛,我寻思着多买本,俩孩子看一本也方便点,白天他们在家也能练练。”李青青笑嘻嘻地解释道。

“客官,都给您包好啦,一共八两银子,这三支毛笔是送您的,多谢您照顾小店生意。”店小二笑着说道。

李青青笑着应道:“那多谢啦。”

付了钱,两妯娌这才慢悠悠地朝城门口走去,坐上牛车回家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