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月余,顺义堡己经先后抽调了三十余名壮丁。
李煜麾下的百户所,能战的兵丁只剩下了区区七八十人,另有家丁精骑不足十人。
“家主,弟兄们把今旬的朝廷邸报买来了。”
随着声音传来,一名亲兵快步向堂内走来,他手上还拿着一份朝廷官报。
这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每旬都会自东都洛阳传达至各地驿站,且非大顺官身者不可购阅。
这邸报就是李煜为数不多了解天下大事的消息来源。
其实倒是还有幽州李氏南方族人传来的消息渠道,不过他一个小小的旁系百户,那些家族里的重要消息他也接触不到。
“嗯,去给跑腿的兵丁说,晚上他们的餐食各加一枚鸡卵。”
所谓的鸡卵,其实就是鸡蛋。
顺义堡中养了不少的鸡鸭,主要是用来下蛋,偶尔也可以打打牙祭。
这些稀少的家禽,主要是给李煜的家丁精锐补身练骨用的。
精锐们平日里如果不吃些高能量的肉食或是鸡卵,根本无法支撑他们内着棉甲、外披铁甲上阵鏖战的剧烈消耗。
“喏。”
亲兵拱手,便快步离去。
不多时,侍女夏清、池兰便端着两碟点心走了进来。
“老爷,芸香在后厨做了些点心,您看报的时候尝尝。”
夏清放下手中瓷碟,柔声向李煜说道。
随后她便站到了李煜身后,习以为常的开始为他揉捏肩颈。
而侍女池兰则为李煜沏茶,并端到了他的身前。
“老爷,请用茶。”
“嗯,先放下吧,我看完再喝。”
李煜专心看着朝廷的邸报,试图解读出一些当下的天下形势。
邸报上......
除了那些老生常谈的歌颂女皇圣明之词,余下的还有些经过美化的隐晦消息。
就比如说川陕一带自上年的乾裕二年以来,发生了连续多次的地龙翻身,幸得某某知县拜祈上苍,遂停歇。
李煜心知,这位知县肯定是使了不少银子,这才脱离了灾区。
地龙翻身本来应该是治这地方官一个救灾不力,或是德行有失。就算做得再好,顶多也就是嘉奖他救灾得当。
这家伙如今居然还扯上了祈天救灾的虎皮,侥幸得了功劳就升迁它地,脱离救灾的苦海了。
......
邸报上还有一条,事关军情。
江浙平寇都督刘世理,督军五万,己然兵发江南救急。
这位刘都督募的兵都是关中良家子,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江南的卫所屯卒根本不堪用。
塞外的百户、千户们就算是吃军户空饷,也不敢缺额压榨的太过分,因为他们年年都要提防北虏南下劫掠。
有外敌压力的情况下,武官们必须善待部下,起码也要维持自家屯堡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手里有兵首接事关自家生死,大家不得不用心操持。
而中原腹地的大顺卫所则久无战事。
内地卫所的低级武官们甚至不会去豢养徒耗钱粮的家丁锐卒。
他们只要在家中存上几具甲胄,需要的时候临时装备出几个披甲的甲士,就己经足够镇压面黄肌瘦的军户和流民了。
他们平日里就只是一个劲儿的压榨军户,吃空饷、抽重赋,最后拿着攒下来的钱贿赂上官,以求升职。
因此流窜江南的倭寇们堪称是顺风顺水,多地卫所兵一触即溃。
平寇都督刘世理只好募兵救急......活像是个大顺朝廷委派的救火队长。
不过李煜对于他这五万大军,数字里面掺了有多少水分保持怀疑。
营兵主官们吃空饷的程度,其实也只比卫所武官们轻上那么一点点而己。
大顺朝立国两百年,这都是积病日深,吃空饷甚至成了官场惯例。
武官毕竟不像文官那样,能够每年经手朝廷的赋税纹银。
可武官们想上进,又同样需要银子交给上官开道,想捞钱......就只能把主意打到吃朝廷空饷的法子上。
......
关于幽州边军东征的事情,朝廷倒是也在邸报上大肆宣扬了一番,这些赞美必胜之词,大多还是给周边邦国看的,顺便宣扬了一番给大顺当藩属国的好处大大的。
一份高达五文钱的邸报,通篇也就这么些内容。
在李煜看来,违制给邸报涨价的大顺驿站内,驿官们的贪腐程度也是不容小觑......
大顺太祖皇帝刘裕开国初期,洛阳刊行的邸报不管是送到任何驿站中,都是统一的一文钱售价。
到了如今,也是涨了足足五倍了。
一些人把朝廷邸报私售民间,卖给那些整日只想点评国事的学院文生,售价更是能翻上百倍都不止。
李煜放下己经读完的邸报,他尝了一口厨娘芸香今日做的糕点。
“嗯?”
李维惊讶地看了看手中的糕点。
适才那一口咬下,糕点外酥内糯,咀嚼间有淡淡的花香充盈口舌,还带着些许的甜味。
这糕点里,似乎芸香还别出新意的混了些饴糖。
为了帮李煜早日康复,厨娘芸香现在做的餐食,在食补这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
李煜前日随口和侍女们说了一句,‘甜食点心,食之可愉悦身心’。
没想到今天他就吃到了厨娘芸香的创新之作。
“夏清、池兰,你们也尝尝看。”
李煜握住了夏清为他揉捏肩膀的素手,使得她不得不停下了动作,同时也对着一旁伺候的侍女池兰说道。
“真甜!”
“是呢,姐姐!...老爷,今天芸香做的糕点可真好吃。”
两名侍女尝了各一块,甜甜蜜蜜的感觉让她们纷纷眼前一亮,夸赞道。
李煜放松的靠在椅背上,让两名侍女去叫府中的女眷都来尝尝。
“素秋和青黛呢?叫她们也来尝尝吧。”
“还有芸香,叫她也尝尝她自己亲手做的新花样嘛。”
两名侍女取出手绢,一左一右的为李煜擦了擦他沾上了些许碎屑的嘴角,随后侍女夏清开口道。
“是老爷,那我去后厨找芸香来...”
“那我就去织房叫素秋和青黛来吧。”
事实上,李煜府上的这些女眷,平时都会轮替去织些布帛。
久而久之,这些布帛不仅可以在库房里存着,用来给李煜缝制新衣。
也能委派值守的亲兵们,去城中坊市换些银钱回来补贴家用。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府中女眷们先后来到堂内,五女和李维坐成一桌,就着些茶水糕点,再摆上一副棋盘。
大家开口为弈棋的双方出谋划策的同时,还会唠着近日的新鲜事。
......
“素秋姐姐...你就容小妹悔一步棋嘛~!就一步,好不好?!”
侍女池兰看着陷入死局的棋盘,试图靠悔棋这样的盘外招来盘活棋局。
“诶,怎么又想悔棋,依你依你...”
素秋无奈的扶额,难怪其他人都故意避开和池兰对弈。
......
“不行,这最后一块点心得留给老爷吃!”
一边说着,夏清一边把嘴馋的青黛探出的素手给推了回去。
......
“老爷,你看夏清姐姐...”
“芸香妹妹明天还会做的,是吧?!”
“我就再吃一块,最后一块!”
青黛不死心的向芸香和李煜左右求援。
“夏清,反正我也吃够了,就给青黛吃嘛,这妮子也是长身体的年纪,能吃是福。”
李煜经不住少女的软磨硬泡,很快就倒戈了。
“老爷您别管,我这也是为了她好!”
“哪天她要是真吃成个胖姑娘,老爷就算是想纳她入房,那恐怕都得再考虑考虑喽!”
少女青黛闻言身体一僵,脸颊瞬间变得通红。
家中女眷大多都是被李煜己经逝世的父母当做童养媳养的,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
己经逝世的老两口在李煜小时候就己经给他备好了这些可以作为妾室的侍女人选。
这也是为了给顺义李家传宗接代,开枝散叶。
......
虽说无外乎是柴米油盐、针头线脑的琐事,但光是看着府中的这些女眷欢声笑语的争闹,倒也能让李煜内心难言的孤寂感...得到些许的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