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啦!”
大山村三个工厂门口,纷纷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大伙儿还没从过年的喜悦中抽离出来,就又要投身于生产之中了。
他们都干劲满满,能够用勤劳的双手赚钱养家,让爹娘妻儿过上好日子,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
与此同时,大山村学堂也开学了。
古人讲究勤学善思,不负韶华。因此自然不会像现代学校那般,休将近一个月的寒假。
大人们开始做工了,孩子们也就开始上学堂了。
他们觉得,不管是做工还是求学,只有勤奋和努力,才能得到最深厚的馈赠。
王占宝的弟弟、妹妹以及大山村其他新落户的村民家中的适龄孩童,今儿也都到学堂交束脩、拜夫子、办入学了。
他们中大部分孩子,之前都从未碰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因此被分入了外舍。
大山村学堂,开学后分为了外舍、内舍、上舍。
女子学堂,林苗苗等年前试考合格的女孩,都升入了内舍。
不合格的学子则与刚入学的新生们在外舍学习。
男子学堂同理,唯一的区别是,参加今年县考的那八名学子,再度上升,于上舍学习。
“没想到学堂竟然还会分舍,幸好我年前试考合格了,不过现在就要和你们分开了!”
林小英后怕地拍了拍胸口,想给自己压压惊。她那会试考差点就不合格,想到要与小姐妹们分开,留级与新生一起学习,她就觉得又难过又丢脸。
林苗苗等人也不想和身边关系好的小姐妹们分开,于是大伙儿便商量着今年也要一起努力,互相督促,争取往后大家都能一首在一起。
男子学堂,上舍。
学堂里学问最深的李夫子,正坐在台前,对着下面的八名学子说道:
“还有一个月就是县试了,这是科举的入门关,也是你们踏上这条路的第一个挑战。届时,不论你们谁考上了,村里都会供他去临安县的岳麓书院求学。”
“岳麓书院!”八名学子们心中大震。
“夫子,岳麓书院可是那临安县第一书院?我听说,那里每年都会出好些个秀才,前年还出了一个会元!”其中一位学子抬手问道。
这些都是他之前去临安县书铺买书时,听旁人提及的。
“正是!这岳麓书院可不好进,束脩更是不低。若不是林主吏椽愿为你们奔走,你们哪能寻得这样的机会。
所谓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汝等若想考出个功名来,就一定要日日勤学,孜孜不倦。莫辜负了林主吏椽和村里所有人,对你们的期愿。”
“是!学生谨遵夫子教诲!”
学子们各个激动不己,纷纷下定决心。接下来的一个月,他们便是头悬梁、锥刺股,也要拼一把!
临安县全满楼,迎来了新的人事变动。
沈观南被任命为全满楼大管事,主要负责监管、指导所有全满小铺的运营,并且还要继续布局、扩大全满小铺的覆盖范围。
至于柳树村的全满小铺,沈观南则交由老丈人一家代其打理。
考虑到以后,他常于临安县全满楼办事。他便在临安县买了间面积不大的小院,将爷奶等家人都接了过来。
他家中人口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他的妻子陈玉花不久前刚给他生了第二个孩子。他下面还有一个尚未出嫁的妹妹。老老小小算下来,一家也有八口人。
林海辞工后,林思听了他的建议,提拔了熟食区一个勤快老实的伙计,来接替他的工作。
这个小伙计名唤王俊寿,他和林海同龄,家就在临安县。王俊寿家里不算穷,他还识得几个字,为人憨厚,待人诚恳,林海最愿与其一同做事。
林海本来还想等他的菜馆开业后,叫王俊寿过去给他做帮手。但后来仔细一想,这不是在撬全满楼的墙角吗?于是便作罢,将其举荐给了林思,也算是没埋没人才。
生鲜区的小伙计顺子,因为出色的销售能力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也被提拔成为了小管事。
他主要负责监管其他伙计们的工作,若是发现有人偷懒或者服务态度差,他可首接上报给林思或者周青云。
“顺子,你小子可以啊!以后俺们都得喊你管事的了!”
其他伙计们对其也是羡慕的很,管事的工钱可比普通伙计要高的多。
“哈哈,你们好好干,以后自然也有机会和我平起平坐。”
顺子也没想到,刚过完年他就能遇上这样的好事,心下更是想要万不能辜负了东家们的提携。
临安县东街的一个小院子里,一个十七八岁脸盘圆润、体型微胖、长相普通的女人,正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一样,里里外外地打扫着。
“玉花啊!你快歇歇吧!你从天亮忙活到现在,连口水都没喝!”沈观南的母亲王氏,劝说着她的儿媳妇。
“娘,俺不累,俺马上就能将咱家的新屋子收拾好了。”
陈玉花的脸蛋因为干活还泛着一点红晕,鼻尖也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她的脸上总是挂着憨笑,有时候看起来还有点傻。
当初因为沈家条件太差,沈观南虽相貌不错,但也难找媳妇。
陈玉花从小就喜欢他,也不怕嫁给他后吃苦受罪。于是便以死相逼,硬是让陈家父母点头同意了。
她家里条件还行,陈家父母也是个疼女儿的,彩礼钱一分不留地都给她带回沈家了。这傻姑娘是个十足的恋爱脑,新婚夜就将彩礼连同她娘给的贴己钱,一股脑儿都给了沈观南。
也幸好沈观南是个品行端正,心知感恩的好男人,婚后对其也是体贴有加。即便是后来发迹,家里日子好了,对她的态度也从未变过。
“安意!你又躲在屋里偷闲,家里什么事都丢给你嫂子做!”
“娘,我知道了。”
王氏身子不好,不能操劳,平日里也只能帮着看顾一下孩子。
沈家爷奶年岁又大,自然也干不了什么活。
于是沈家大大小小的家务事都压在了陈玉花和沈观南的妹妹沈安意身上。
沈安意心里很是看不上陈玉花。
她觉得若不是他爹死的早,沈观南肯定能考上秀才,她的嫂子也肯定是个识文断字的小姐,而不是现在这个连大字都不识一个的村姑!
她平日里没少给陈玉花脸色看,家里的活也总是推给陈玉花做。
陈玉花并不和她计较,她总想着忍忍就过去了。只有家人和睦,沈观南才能安心在外面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