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步步谋划,行稳致远

拜完年,就等于年过完了。

正当大伙儿都搁家里,静待明儿大山村工厂复工时,林二叔家传来了一声怒吼。

“你说什么?你竟然要辞了全满楼的活计?跑出来单干?”

林二叔怒瞪着林海,他是真没想到,他这个二儿子会给他放出这样一个“重磅炸弹”。

“混账东西,你大伯一家待你那么好。当初见你喜欢做菜,便特意让全满楼大师傅教你厨艺。你现在有点本事了,心就大了!看我不打死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

林二叔怒火中烧,说着就要动手暴揍林海一顿。

“爹!我没有!你先听我说完啊!”林海边跑边解释着。

“他爹,你再听听小海怎么说啊!”林二婶也在旁边拦着。

“他都想自己开菜馆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林二叔气得不行,这家里日子才刚好起来,他这二儿子就要给他搞事了。

“放着稳稳的活计不做,非要去自己折腾。那菜馆是谁都能开得起来的?你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

林二叔指的林海的鼻子骂道。

“爹!这事是小野提出来的!”林海见他爹如此不信任他,心里也有些气恼,于是便把林野搬了出来。

“什么?小野提的?”

林二叔对林野那是一百个信任,对他来说,林野可是林家乃至大山村,最有本事的人。

林海见他爹听到林野的名字后,终于冷静了下来,便将前因后果都说了出来。

原来,林野早就发现林海颇有厨神天赋。

什么菜,林海看了菜谱,就能做出个七七八八。他还十分痴迷于钻研厨艺,多试了几次,竟就能做出个十成十来。

全满楼熟食区的大厨祝粮耘,都自觉不配为林海的师傅。毕竟哪有师傅厨艺还不如徒弟的。

因此,林野觉得林海继续留在全满楼熟食区,属实有些屈才。于是,他便想着让林海出去单开一家菜馆。

林野则作为他的天使投资人,资助他一些银子,并帮他出出主意。林海则凭借他出色的厨艺,打响这菜馆的招牌。后续收益,林海占七成,林野拿三成。

“你这孩子,怎么不早说?差点把你爹气出个好歹。”

林二婶听完后,轻拍了一下林海的肩膀,她刚才也被林海的话吓到了。

“爹给我机会了吗?我才刚说了一句,爹就要动手了!”林海撇着嘴,他也是委屈的不行。

林二叔觉得有些尴尬,便咳嗽一声说道:“既然是小野让你做的,那你就去做吧。”

林海听后心想,到底谁才是你的亲儿子,小野说的就行,他说的就不行!

“你这菜馆需要多少本钱?”

林河想的则是,这开菜馆的钱,不能都让林野出了。他家现下也有不少存银,可以先拿出来给林海用。

“约摸着得六七百两。”

林二叔等人听后倒吸一口凉气。

这么多银子,够他们家几口人,这辈子吃喝不愁了。

要知道,普通农家人一年也用不到5两银子。娶个媳妇,彩礼不过才2两银子。

“主要是买铺子、装修费钱!小野说这菜馆,以后来的都是权贵,必须要装的雅致一些。让每个角落都充满着诗情画意,一砖一瓦都别有韵味。”

当初,林海也被这成本吓到了,可林野说吃食生意是最不容易亏本的暴利生意。

所谓民以食为天,无论世道如何变化,人们对美食的需求都始终存在。

更何况,哪怕最后失败了,铺子也能转手,算是他的固定资产。

林海虽不知道什么是固定资产,但他觉得林野说的肯定错不了,于是便壮着胆子应下了。

“家里能给你拿一百五十两出来。”林二叔沉思片刻说道。

他们家现在一共有一百八十多两存银。这些钱一部分是林河的全满小铺赚的,还有一部分是林二叔与林海,从厂里、全满楼拿回来的工钱。

林海听后,不禁将目光投到了他大哥和大嫂身上。他们还未分家,他爹就将家里几乎所有存银都拿给了他,他怕她大哥和大嫂有意见。

“你放心去干吧!大哥支持你!”

与其说是相信林海的厨艺,林河更相信林野的眼光。

林河的媳妇江圆是个菟丝花一般的女人。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她都听林河的,自然也不会说什么。

“多谢爹、娘!多谢大哥、大嫂!”

有了家人的支持,林海心里也更有底了,他现在干劲十足!

“还有我呢!”林川突然插嘴道。

“对!也要谢谢我们小川。”

林海刚用手摸了摸林川的脑袋,就被林川一巴掌拍了下去。

“我己经长大了,你不能再碰我脑袋了!”

“哈哈哈!对,小川长大了,马上都能娶媳妇了!”

林海被拍了一下也不恼,继续笑着逗弄着林川,把林川说的脸都红了。

“你还是先想想,你自己的媳妇在哪里吧!”

说完林川就跑回他自己的房间,看医书去了。

年前,林二婶给林海相看的那些姑娘,林海都无感。他满脑子都是,如何快速地将林野给他的菜谱上的菜,全都十成十的做出来。

所谓人生如美食,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道美食会带给你的味蕾,怎样的惊喜。

对林海来说,每做出一道令他满意的菜肴,就像是获得了一次巨大的成就一般。他非常享受这种过程,恨不得日日沉醉其中。

而对林野来说,这个菜馆,可不是让他追求什么美食情怀的。

一来,他对林海的厨艺有信心,对现代美食更有信心。菜做的好吃又新奇,客人自然不会少,生意自然也不会差。

二来,他需要一个菜品精致、环境典雅、私密性强的私房菜馆,作为他的情报收集地。

中国的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官宦权贵的一场饭局,信息量是巨大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该说的,不该说的,估计都说的差不多了。

当然除了私房菜馆,古代风月场所里的消息也十分灵通。所谓色令智昏,欲令智弱。青楼是最容易让人放松的地方,因此也是有心人最容易获取情报的地方。

林野正在为未来,一步步地谋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