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网海墨香话情澜

一、静夜书斋启哲思

1990年9月16日深夜,深圳的灯火渐次熄灭,童浩林的卧室却依旧亮着暖黄的灯光。他半倚在床头,笔记本电脑散发出幽蓝的光晕,映照得他神情愈发深邃。键盘敲击声与窗外的虫鸣声交织,苏婉婷蜷在一旁织着毛衣,不时抬头看向专注的爱人。

“又在写什么?”苏婉婷放下毛线针,凑到屏幕前。页面上,《所谓的爱情》几个标题大字赫然在目,下方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爱情,只不过就是从小相识,也许是本质上的心理作用……”

童浩林停下打字,揉了揉眉心:“最近看到不少年轻人为情所困,突然想写点东西。你说,人们口中的爱情,究竟是本能驱使,还是社会建构?”

苏婉婷轻轻戳了戳他的肩膀:“怎么,阅尽商海风云,开始研究起情感哲学了?那你说说,我们之间算什么?”

二、字句斟酌论情道

童浩林将苏婉婷搂入怀中,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文字:“就像我在书里写的,很多情感源于长久的陪伴与共同经历。我们从深大校园相识,一起创业、经历商海沉浮,这些记忆交织在一起,让‘爱情’有了具体的模样。”

他调出淘宝网的后台,熟练地上传文档:“但这并不意味着爱情是虚幻的。每个人对情感的需求不同,选择也不同。有人追求轰轰烈烈,有人向往细水长流,关键是忠于自己的内心。”

苏婉婷靠在他肩头,手指无意识地着他的袖口:“那你写这些,不怕引起争议?现在的人,对爱情可是抱着浪漫化的幻想。”

“所以更需要有人打破幻想。”童浩林将页面翻到“爱情与选择”章节,“你看,刘强东和童宁决定携手创业,他们的感情里既有欣赏,也有对共同目标的追求;马华腾和林念薇在创业路上相互扶持,爱情成了事业的助力。这些真实的情感,远比小说里的‘命中注定’更动人。”

三、网络热议掀波澜

次日清晨,淘宝网的论坛炸开了锅。《所谓的爱情》被推上首页,短短半天点击量突破十万。有人留言:“作者简首是在泼冷水,难道两情相悦都是假的?”也有人赞同:“说得太对了!爱情需要经营,哪有那么多天生一对!”

王丽娜打来电话时,声音里带着惊讶:“浩林,你这本书的讨论度比《哲思商道》还高!出版社己经联系我们,想推出实体书!”

童浩林望着电脑上不断刷新的评论,若有所思:“安排吧。不过记得在书里加个读者互动板块,让大家分享自己的情感故事。”他想起写作时的初衷——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让人们重新审视情感的本质。

此时,苏婉婷拿着早餐走进书房:“你猜怎么着?小舒看到论坛讨论,说你‘不懂浪漫’。”她将三明治放在桌上,“不过,有个叫‘独行侠’的网友评论很有意思,他说‘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好的爱情能让人生更完整’。”

西、情感哲思引共鸣

随着书籍的热度持续攀升,童浩林受邀参加多场线上讲座。在与读者的互动中,他发现许多年轻人因外界的“爱情标准”而焦虑。有人问:“没有青梅竹马的经历,是不是就遇不到真爱?”还有人困惑:“事业和爱情该如何平衡?”

“真正的爱情,从不是刻意寻找的结果。”童浩林在首播中说道,镜头前的他身着简约白衬衫,身后书架上摆满哲学与商业书籍,“它可能诞生于共同奋斗的瞬间,也可能出现在灵魂共鸣的刹那。但记住,爱情是生活的调味剂,不是枷锁。”

他展示了一组数据:“根据星辰集团的调研,83%的成功企业家认为,稳定的情感关系能提升决策效率。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为了‘合适’将就,而是找到能与你并肩前行的人。”

五、墨香余韵传心音

三个月后,《所谓的爱情》实体书正式发售,首印十万册一周内售罄。书中收录了数百个读者故事,从创业情侣的相互扶持,到异地夫妻的坚守,展现了爱情的多元模样。

童浩林在封底写下寄语:“愿你在看清情感的本质后,依然有勇气去爱;在遵循内心的选择时,不畏惧世俗的眼光。”

深夜,他和苏婉婷再次翻看这本书。窗外,深圳的霓虹璀璨,而屋内,柔和的灯光下,两人相视而笑。商海拼搏的日子里,他们早己将爱情融入共同的理想;而这本书,既是对万千读者的情感指引,也是他们携手同行的见证。

“下次写本书,就叫《我和我的商业合伙人》?”苏婉婷调侃道。

童浩林将她搂入怀中,在她额间落下一吻:“好,就写我们如何在商海与情海中,闯出一片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