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特区风云际会时

一、双喜临门启新程

1988年7月13日,杭城的蝉鸣愈发聒噪,童氏别墅的中央空调送来阵阵凉意。童浩林慵懒地陷在真皮沙发里,笔记本电脑屏幕的蓝光映在他年轻而自信的脸上。录取通知书被随意搁在茶几上,烫金的“深圳大学”字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与未婚妻苏婉婷双双被这所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学府录取。

“浩林!”苏婉婷的声音从玄关传来,少女穿着鹅黄色连衣裙,发梢还沾着杭城盛夏的热气,“你猜我看到什么新闻?深圳的电子产品市场一天一个样!”她蹦跳着坐到沙发旁,发间的茉莉花香混着空调冷气扑面而来。

童浩林合上电脑,顺势将录取通知书推到她面前:“巧了,我刚查完深圳的商业动态。姑姑在南山的产业今年扩张了三倍,特区的机会多得超乎想象。”他顿了顿,指尖划过通知书上的校名,“咱们去深圳,不只是读书。”

苏婉婷秒懂他的意思,眼睛亮得惊人:“你是说……在特区开分公司?”两人相视一笑,三年前在商海初战告捷的热血,此刻又在胸腔里沸腾。

二、赠书授道显格局

正说着,苏婉婷的手机突然发出刺耳的电流声。“又坏了!”她懊恼地拍了拍机身,这台从香港购入的大哥大己经修过三次,“我爸最近谈跨国合作,总因为通讯问题误事。”

童浩林若有所思,起身从书房抱出一个檀木礼盒。里面整齐码放着西本书:《现代企业管理精要》《商战博弈论》,还有两本手抄的《孙子兵法商业案例解析》。“转交给伯父,”他翻开其中一本,泛黄的纸页间夹着东南亚香料供应商的联系方式,“这些案例里藏着三个破局方法,足够应对眼下的竞争。”

苏婉婷翻开书页,密密麻麻的批注让她惊叹。童浩林不仅将理论与实战结合,还贴心地标注了每个策略的适用场景。“你什么时候写的这些?”她抬头,却撞进少年温柔的目光。

“知道伯父手机总出问题那天。”童浩林笑道,“通讯不畅只是表象,核心是企业管理体系需要迭代。这些书里,藏着我三年来的实战经验。”

三、少年英才初相遇

傍晚,童浩林陪着苏婉婷回家。路过杭城图书馆时,一个瘦小的身影突然从自行车上摔下来,书本散落一地。童浩林眼疾手快扶住车把,却在看清少年面容时愣住了——对方戴着黑框眼镜,眼神清澈却透着同龄人少有的沉稳,像极了自家那个低调聪慧的大妹妹童宁。

“谢谢哥哥!”少年慌忙捡起书本,童浩林瞥见最上面那本《计算机编程入门》,封皮被翻得卷边。“你对编程感兴趣?”他蹲下帮忙整理,发现少年裤脚沾着补丁,却把书保护得干干净净。

“我叫丁磊,”少年腼腆地自我介绍,“父母是大学教授,家里有台旧电脑……”话没说完,童浩林己经从车里取出一部崭新的移动无线电话。这是小舅舅从澳洲寄来的最新款,杭城市面上千金难求。

“送给你。”童浩林塞到少年手里,“以后遇到技术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丁磊瞪大了眼睛,结结巴巴要拒绝,却被童浩林打断:“别着急谢我,等你开发出改变世界的程序再说。”

西、特区蓝图渐成型

告别丁磊后,苏婉婷忍不住问:“你为什么送他那么贵重的东西?”童浩林望着少年远去的背影,想起自己创业初期的艰难:“当年我们开公司,不也盼着有人拉一把?那个孩子眼里有光,将来必成大器。”

回到童氏别墅,童浩林立刻召集星唐、星盛的核心团队。会议室的白板上,他用红笔圈出深圳的地标:“姑姑在南山的地产项目,能给我们提供办公场地;苏伯父的食品公司,可以作为打开华南市场的突破口。”他转头看向王丽娜,“你负责组建深圳团队,重点招募懂外贸和电子产业的人才。”

张伟推了推眼镜:“我己经联系了深圳的电脑经销商,下周去考察电子市场。”王浩则展开东南亚地图:“香料供应链可以延伸到深圳,成本能再降12%。”

窗外的夕阳染红天际,童浩林看着这群并肩作战的伙伴,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夜。如今他们不再是被人轻视的少年,而是手握商战密码的逐梦者。深圳,这座充满奇迹的城市,即将见证他们新的传奇。

五、命运齿轮的转动

深夜,童浩林在书房整理行囊。抽屉最底层,静静躺着大舅爷寄来的家书,泛黄的信纸上写着:“特区是时代的风口,把握机遇者,方能乘势而上。”他将信纸小心收好,又取出丁磊的联系方式记在笔记本扉页。

此时,苏婉婷发来消息:“刚收到我爸电话,看完你送的书,他说下周要亲自来杭城道谢。”童浩林嘴角上扬,回复道:“告诉他,等我们在深圳站稳脚跟,要联手打造跨国食品帝国。”

杭城的夜静谧而喧嚣,童浩林站在窗前远眺。钱塘江的浪花拍打着堤岸,正如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18岁的他,即将带着未婚妻、伙伴与无数期待,奔赴那片充满无限可能的热土。而与丁磊的相遇,不过是命运馈赠的序章,在未来的岁月里,这群少年将共同书写中国商业史上最浓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