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3日,京城的夜色被细雨浸润得朦胧,童诗涵坐在三环别墅的书房里,指尖在键盘上轻敲。电脑屏幕蓝光闪烁,华尔街日报的财经专栏赫然写着“东方神秘女富豪登顶中国富豪榜第五”,配图是一张模糊的侧影,只隐约可见她身着简约西装,手持文件的轮廓。
突然,手机震动,是远在港城的线人发来消息:“李生(李嘉诚)近日频繁向圈内打听‘女版巴菲特’的真实身份,甚至动用了私人侦探。”童诗涵嘴角勾起一抹轻笑,将手机倒扣在桌面。窗外的雨丝斜斜掠过雕花玻璃,她起身走到保险柜前,取出一本泛黄的日记本——那是太奶奶留下的手记,扉页上“家国大义”西个字虽己褪色,却依旧苍劲有力。
1940年的战火中,童家太奶奶曾冒险救下被日军追捕的霍家老爷子。这段尘封的往事,成为两个家族跨越半个世纪的隐秘羁绊。童诗涵记得奶奶说过:“霍家能在股市翻云覆雨,背后是我们用金融策略默默托底。”258亿港币的收益数字,不仅是资本运作的成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义。
书房的红木书架上,摆放着巴菲特寄来的合照,照片背面写着“致未来的投资女王”。然而,除了核心家族成员,鲜少有人知道这位叱咤商界的天才少女,实则背靠百年世家的资源网络。童家祖宅的地下室里,珍藏着明清时期的商业契约、民国时期的银行票据,这些跨越时空的财富密码,早己融入童诗涵的商业血脉。
此时,港城深水湾道79号,李嘉诚放下手中的调查报告,眉头紧锁。报告上关于“女版巴菲特”的信息寥寥无几,仅有的线索指向清北大学和星宁集团,却始终查不到具体身份。“能在两年读完本科、一年拿下硕士,还在金融市场翻云覆雨……”他着手中的翡翠扳指,“这个对手,恐怕比想象中更难捉摸。”
同一时刻,霍家宅邸内,霍老爷子正对着家族宗祠的牌位上香。供桌上,摆着童家太奶奶当年救下他时用的青铜罗盘。“该是我们回报的时候了。”他对着长子低语,“通知操盘手,全力配合星宁银行的下一轮港股布局。”窗外,维多利亚港的灯火倒映在海面,仿佛预示着一场新的资本风暴即将来临。
童诗涵重新坐回电脑前,登录星宁银行的加密系统。屏幕上跳动的不仅是股票数据,还有霍家暗中注入的数十亿资金流向。她快速敲击键盘,下达指令:“启动‘星辰计划’,将霍氏资金分散注入二十家科技初创企业。”光标闪烁间,一笔笔交易在全球金融市场无声流转,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推动着商业版图的扩张。
突然,书房门被轻轻推开,母亲童芳端着莲子羹走进来。“诗涵,别太累了。”她将碗放在桌角,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港股代码,“霍家那边传来消息,李嘉诚开始接触星宁在港的合作方。”
童诗涵搅拌着羹汤,热气氤氲中,她的眼神愈发清亮:“正好,我准备让星宁银行在港上市。李伯既然对我感兴趣,那就让他看看,神秘面纱后的商业帝国,究竟有多大的能量。”她调出上市计划书,手指划过“公益板块”——未来,星宁每吸纳一亿资金,就将拿出五百万投入希望小学建设。
夜深了,童诗涵站在露台上,望着京城的万家灯火。手机再次震动,是霍家发来的加密信息:“一切就绪,静候指令。”她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恰似她布局全球的商业版图。那些隐匿在暗处的世家力量、跨越时空的情义传承,终将成为她在商海博弈中的底气。
而此刻的李嘉诚,仍在书房研究着星宁集团的财报。他不知道,自己追寻的神秘女富豪,正站在另一个高度,以世家百年积淀为笔,以时代浪潮为墨,书写着属于中国商界的传奇诗篇。这场关于财富与智慧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