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家族星火与同窗燎原

1993年5月1日,京城被劳动节的热闹氛围笼罩,童诗涵倚在别墅露台的藤椅上,望着窗外飘扬的彩旗。手机接连震动,是王丽娟等同学们发来的消息——曾经挤在清北宿舍讨论课业的女孩们,如今各自带着2.6亿资金回到家乡,在食品行业开疆拓土。照片里,她们站在新建的工厂前,身后塔吊林立,横幅上“振兴地方经济”的字样格外醒目。

“诗涵,你看!”王丽娟的视频通话弹了出来,镜头晃动间,她正站在西川的食品工厂车间,麻辣鲜香的气味顺着信号仿佛飘来,“我们改良了传统豆瓣酱工艺,和星芒汉堡合作开发川味系列,第一批订单就突破千万!”画面里,工人们忙碌地包装产品,车间墙上“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标语与星芒汉堡的橙黄色logo交相辉映。

与此同时,童诗涵的其他室友们也在各自的领域掀起浪潮。在广东的李瑶利用5.6亿资金搭建起现代化的速冻食品生产线,产品远销海外;在福建的陈悦则创立了有机茶品牌,与星宁银行合作推出“茶叶金融”项目。她们不约而同地将童诗涵的商业理念融入实践——不仅追求财富积累,更要创造社会效益。

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是母亲童芳的号码。“诗涵,杭城集团总部的股票突破158.6亿了。”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沉稳中带着喜悦,“你爸爸的红木家具公司也接了几笔海外大单,最近正在扩建展厅。”背景音里隐约传来键盘敲击声,童诗涵知道,身为集团副董事长兼财务经理的奶奶,此刻一定在核对账目。

“妈,奶奶身体吃得消吗?”童诗涵有些担心,“要不劝她多休息?”

“你奶奶啊,比我们都精神。”童芳笑着说,“她刚优化了集团的财务系统,还说要给年轻会计们开培训班。对了,你姑父李明泽升任市委书记了,杭城正在规划新的商业开发区,他希望星宁银行和星芒汉堡能带头入驻。”

挂断电话,童诗涵翻开日记本,写下一行字:“家族的根系越扎越深,同窗的星火终成燎原。”她想起大学时代,室友们围在宿舍讨论创业梦想的夜晚,那时的她们或许不曾想过,有朝一日能以商业为笔,在家乡的土地上书写传奇。

此时,杭城童家别墅内,80岁的奶奶戴着老花镜,正在审核星芒汉堡湘城分公司的财务报表。她的手指在数据间快速移动,突然停在“校园推广费用”一栏。“这个何炅不错,”她对身旁的财务主管说,“年轻人有想法,宣传费用转化率比预期高30%,下次董事会可以提议重点培养。”

夜幕降临,童诗涵收到了更多喜讯。王丽娟的豆瓣酱工厂首批吸纳了300名下岗工人;李瑶的速冻食品厂与当地农户签订了万亩蔬菜收购协议;陈悦的茶园为山区贫困户提供了百余个采茶岗位。这些消息像星星之火,从祖国的西面八方汇聚而来,让童诗涵更加坚信:商业的价值,在于让财富流动成滋养社会的江河。

她走到书房,打开电脑查看星宁银行的公益基金项目。屏幕上,清北大学创业孵化园区的学生们正在使用她捐赠的设备进行研发,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捧着崭新的课本露出笑容。童诗涵拿起大哥大,拨通了王丽娟的电话:“下阶段,我们可以尝试建立‘同窗互助联盟’,整合资源,帮助更多创业者。”

电话那头,王丽娟的笑声爽朗:“正合我意!明天就召集大家视频会议!”

窗外,京城的夜空绽放起绚丽的烟花,童诗涵望着璀璨的烟火,心中满是期待。她知道,这个劳动节,不仅是休息的假期,更是新征程的起点——家族的商业版图将与同窗的创业梦想相互交织,在时代的浪潮中,共同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