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20日,深圳南山区的阳光炙烤着柏油路面,蝉鸣在荔枝林间此起彼伏。星芒汉堡分公司的玻璃幕墙折射着耀眼的光,马华腾攥着录取通知书的手心沁出薄汗,抬头望着楼体上巨大的“星芒”LOGO——此刻他的身份不再只是食客,而是即将参与商业帝国数字化改造的“技术副总”。
推开旋转门,冷气裹挟着咖啡豆与代码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厅中央的电子沙盘上,全国星芒门店的数据流如星河般闪烁,马华腾的目光瞬间被吸引。张志东捅了捅他的胳膊,压低声音道:“这比咱们在学校机房玩的编程酷多了!”话音未落,身着藏青职业装的周雨桐己快步走来,她胸前的“星芒之星”勋章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欢迎加入。”周雨桐将两个牛皮纸袋递给少年们,里面躺着崭新的台式电脑与大哥大电话。马华腾着大哥大的金属外壳,想起父亲作为港口总经理,使用这种通讯设备时的郑重模样,而此刻属于他的这台,背面还刻着“代码改变未来”的烫金字样。
走进专属办公区,马华腾愣住了。透明隔断的办公室里,摆满了贴着便签的主机与显示器,墙面被巨幅白板覆盖,上面密密麻麻写满算法公式与商业构想。周雨桐指着白板上的“智能配送系统”草图:“童总要求我们在三个月内,用代码将全国门店的配送时效提升40%。这是你们的第一个任务。”
当天深夜,分公司的灯光依旧明亮。马华腾解开衬衫领口的纽扣,盯着电脑屏幕上不断跳动的物流数据。代码在光标下延伸,他尝试将课堂上学到的路径规划算法,与星芒汉堡的实际配送需求结合。张志东突然从隔壁工位探出头:“我把各城市的交通高峰时段数据导入了,你看这个模型!”
键盘敲击声与窗外的蛙鸣交织,两个少年浑然不觉时间流逝。当晨光染红天际时,他们终于完成了初代配送算法的雏形。马华腾疲惫地靠在椅背上,看着代码生成的三维路线图——那些原本交错混乱的配送路线,此刻如精密齿轮般有序运转。
消息很快传到杭城。童诗涵盯着视频会议里两个黑眼圈浓重却神采飞扬的少年,想起自己创业初期无数个不眠之夜。她转动着祖母绿戒指,对着镜头道:“马华腾,你设计的算法能减少15%的配送成本。但我要的不仅是效率,还有温度。”她调出一张照片,画面里是星芒汉堡为山区学校配送营养餐的场景,“能否让代码记住每个孩子的口味偏好?”
这个问题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马华腾新的思路。他带领团队走访深圳各区的星芒门店,在收银台观察顾客点餐习惯,甚至用大哥大随机回访了两百位食客。当收集到的数据铺满整个白板时,他突然灵光乍现——将古代“食客档案”的概念与现代数据库结合,开发出“星芒食客画像系统”。
八月中旬,系统内测成功。在南山区旗舰店,当一位老顾客刚走近柜台,屏幕上便自动弹出他的历史订单:“微辣梅干菜汉堡,少酱,搭配冰镇酸梅汤”。店员惊喜的呼声中,马华腾擦了擦额头的汗,意识到代码不仅能优化商业流程,更能承载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随着项目推进,童诗涵特意安排马华腾与澳洲团队视频连线。小舅舅看着少年演示的智能库存预警系统,赞叹道:“这个‘粮草先行’的思路,比我们用的传统管理方法强太多!”会议结束后,马华腾收到了来自悉尼的offer——但他婉拒了,“我想先把深圳的项目做到极致。”
暑假接近尾声时,星芒汉堡的智能配送系统正式上线。全国地图上,代表配送车辆的光点如星河流转,将新鲜出炉的汉堡准时送达每个角落。童诗涵亲自来到深圳,在庆功宴上,她将一枚特制的“星芒科技之星”勋章别在马华腾胸前:“记住,真正的创新永远诞生于脚踏实地。”
返程的飞机上,童诗涵望着舷窗外的云海,翻开日记本写下:“在深圳这片热土,代码与商业的碰撞,正在孕育新的传奇。马华腾他们不仅是员工,更是点燃未来的火种。”而此刻的南山区,马华腾正和张志东蹲在门店后厨,研究如何用代码优化烤箱的温度曲线。蝉鸣依旧聒噪,但少年们眼中的光芒,比盛夏的阳光更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