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诗骨刺青——童心如诗,骨刻风华

春风轻抚茶山翠,童心泼墨赋新诗。

骨刺铭刻情与志,风华绝代映晨曦。

春风又绿江南岸,烂泥冲的茶山也迎来了它一年中最生机勃勃的时刻。八岁的范文天,穿着一件略显破旧的蓝布褂子,肩上挎着一个小竹篓,跟随着母亲赵云兰的脚步,踏上了采茶之旅。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嫩绿的茶芽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赵云兰手法娴熟地采摘着茶叶,而范文天则在一旁笨拙地模仿着。他的小手虽然还不太灵活,但那份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好奇,却让他显得格外认真。

“娘,这些茶芽为什么长得这么整齐呢?”范文天好奇地问道,他的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赵云兰微笑着解释道:“这是因为茶树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眠,春天来临时,它们就会集中力量生长,所以茶芽就会长得特别整齐。”

范文天听着母亲的解释,心中涌起了一股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他望着那片片嫩绿的茶芽,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生命在春天的阳光下绽放。

突然,一阵清脆的笑声打破了茶山的宁静。范文天循声望去,只见一群采茶女正围在一起,她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手中则拿着一块茶饼模具,正在上面刻着什么。

范文天好奇地走过去,只见模具上刻着几行娟秀的字迹:“茶山有情,工分无义。以诗为骨,铭刻心底。”他心中一惊,没想到这些看似柔弱的采茶女,竟然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低工分的不满与反抗。

“姐姐,你们在刻什么呀?”范文天好奇地问道。

其中一个采茶女抬起头,望着范文天那稚嫩的脸庞,眼中闪过一丝温柔:“我们在刻情诗呢,小弟弟。你知道吗?这些茶饼模具,就是我们情感的载体。我们把情诗刻在上面,让每一块茶饼都承载着我们的爱与希望。”

范文天听着采茶女的话,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感动。他望着那些刻在模具上的诗句,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那一刻,他仿佛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他要写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于是,范文天开始模仿那些采茶女的做法,将心中的情感化作一句句优美的诗句。他写道:“茶芽是春的骨刺,扎进掌纹便开花。”这句诗不仅表达了他对茶山的热爱与敬畏,更蕴含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当范文天将自己的诗作拿到黑市上出售时,没想到竟然引起了轰动。那些诗句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人们的心田。人们纷纷购买范文天的诗作,将它们视为珍宝。而范文天也因此获得了不菲的收入,为家庭减轻了负担。

然而,好景不长。当范文天的诗作《采茶谣》中那句“水库倒映着祖先的瞳孔”被一些人视为“封建迷信”时,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班主任李老师得知此事后,心中充满了对范文天的担忧与保护之情。

“天儿,你知道吗?你的诗作被一些人批评为封建迷信。”李老师语气沉重地说道,他的眼中满是忧虑。

范文天愣住了,他没想到自己的诗作竟然会引发这样的争议。他望着李老师那担忧的眼神,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委屈与无助。

“老师,我只是想把水库的美景和祖先的智慧结合起来,没想到会这样……”范文天低声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李老师轻轻拍了拍范文天的肩膀,安慰道:“天儿,别难过。你的诗作是优秀的,只是有些人还不理解它。你要相信自己的才华与智慧,继续创作下去。”

为了保护范文天的诗作不受进一步打击,李老师决定冒险将诗稿藏起来。他小心翼翼地将诗稿折叠好,放进了一个密封的信封里,然后藏在了自己的办公桌抽屉深处。

然而,范文天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他将那句引发争议的诗句刻在了打谷场的石碾上,让每一粒稻谷都成为诗的载体。每当人们走过打谷场时,都会看到那句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智慧与勇气的故事。

就在范文天以为自己的诗作己经安全无虞时,一场更大的风波悄然降临。县文化馆长以“收集民间歌谣”的名义,将范文天的诗作改头换面后发表,并署名“枫叶冲集体创作”。这一行为不仅剥夺了范文天的署名权,更让他的诗作陷入了被误解与忽视的境地。

当范文天得知此事时,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奈。他明白,自己的诗作己经成了某些人手中的玩物,被随意篡改与利用。然而,他并没有选择沉默与妥协,而是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去捍卫自己的权益与尊严。

范文天回到家中,找出了母亲陪嫁的樟木箱。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从里面取出了两张泛黄的纸张——一张是《女儿经》,另一张则是《九章算术》。这两张纸张不仅承载着母亲对范文天的期望与教诲,更成为了他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范文天将两张纸张铺平在桌上,然后拿出毛笔与墨汁。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在纸张的背面用米汤写下了一首名为《诗骨自辩》的诗作。这首诗作不仅表达了他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更阐述了他对智慧与尊严的坚守与捍卫。

然而,范文天并没有立即将诗作展示出来。他明白,在这个充满变数与风险的时代里,任何轻率的举动都可能给自己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于是,他将诗作缝入了樟木箱的夹层中,期待着有一天能够真相大白、为自己正名。

三十年后的一个春天,枫叶冲迎来了一位年轻的学者——林逸风。他是一位对民间文学充满热情的研究者,偶然间得知了范文天的故事与诗作。林逸风决定深入烂泥冲,探寻范文天的足迹与诗作的真相。

在林逸风的努力下,他终于找到了范文天当年藏入樟木箱夹层中的《诗骨自辩》。当林逸风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张泛黄的纸张时,一首首优美的诗作映入眼帘。他读着那些诗句,仿佛听到了范文天跨越时空的呼唤与诉说。

林逸风被范文天的才华与智慧深深打动。他决定将范文天的诗作整理出版,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被遗忘的诗人与他的作品。当《诗骨自辩》终于面世时,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般照亮了文坛的天空。人们纷纷惊叹于范文天的才华与智慧,更被他对诗歌与智慧的坚守与捍卫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