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11日,杭城的街道还残留着春节的喜庆气息,沈浩然驾驶着宝马车驶向机场。车载电台正播报着最新的经济数据,副省级城市阿宁的招商引资政策调整成为热议焦点。握着方向盘的手不自觉收紧,他想起三天前与姑姑的通话——如今己是杭城市委书记的姑姑在电话里说:“阿宁和杭城同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你若能在那边布局,或许能形成产业联动。”
飞机降落在阿宁国际机场时,阴沉的天空飘起细雨。前来接机的是阿宁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对方握着沈浩然的手热情说道:“沈总,您的投资意向在阿宁引起了很大反响!咱们开发区正缺像星宁这样的优质企业。”黑色轿车穿梭在阿宁的主干道上,沈浩然透过车窗观察这座城市:宽阔的街道两侧,新建的厂房与老式居民楼交错林立,工地上塔吊林立,空气中弥漫着建设的热潮。
在开发区管委会的会议室里,沈浩然展开详细的投资计划书。投影仪将“星宁食品厂”的规划图投射在幕布上:现代化的生产线、智能化的仓储系统、配套的员工宿舍与培训中心。“我们计划首期投资3亿元,建成后可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沈浩然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响,“不仅要生产优质食品,更要打造绿色环保的产业园区,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管委会主任频频点头:“沈总,您的规划与我们的发展思路高度契合。阿宁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星宁的到来,不仅能促进就业,还能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双方很快就土地政策、税收优惠等细节达成共识,当沈浩然在合作协议上签下名字时,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己经停了,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文件上。
投资计划敲定后,沈浩然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前期筹备中。他亲自走访阿宁的劳动力市场,发现当地纺织厂下岗工人占比颇高。“这些工人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稍加培训就能快速上岗。”沈浩然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随即拨通了李宇鑫的电话:“宇鑫,你在餐饮界人脉广,帮我联系些食品行业的老师傅,来阿宁做技术指导。”
与此同时,沈浩然在杭城的团队也忙碌起来。陈博洋带着技术骨干研究食品厂的智能化设备方案,确保生产线的高效与安全;财务部门加班加点制定税务筹划方案,合理利用两地的税收政策。沈浩然特意叮嘱:“我们要做合法纳税的表率,不能辜负地方政府的信任。”
这天深夜,沈浩然正在阿宁的临时办公室整理资料,手机突然响起。是姑姑打来的:“浩然,听说你在阿宁的项目推进得很快?”沈浩然笑道:“姑姑,您推荐的地方确实潜力巨大。对了,表弟表妹在政务大学学得怎么样?”电话那头传来欣慰的笑声:“他俩很争气,最近都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课题,说不定以后能帮到你。”
挂断电话后,沈浩然走到窗前。远处的开发区灯火通明,工地上挖掘机的轰鸣声隐约传来。他想起小时候,姑姑常带着表弟表妹来家里做客,那时大家围坐在院子里谈天说地,谁能想到多年后,他们会以不同的方式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食品厂建设的推进,阿宁当地的居民感受到了切实的变化。招聘启事张贴出去的当天,报名处就排起了长队。一位下岗女工在面试时红着眼眶说:“我己经两年没工作了,家里还有孩子要养。感谢星宁给我们这个机会。”沈浩然亲自将录用通知书递给她:“这里不仅是工作的地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食品厂奠基仪式那天,阿宁市委书记亲自到场剪彩。沈浩然站在台上,看着台下热情的人群,大声说道:“星宁来到阿宁,不仅是为了商业发展,更是为了践行社会责任。我们将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掌声雷动中,挖掘机的轰鸣声再次响起,标志着这座承载着无数期待的食品厂正式破土动工。
在忙碌的间隙,沈浩然抽空去政务大学看望表弟表妹。校园里,21岁的表弟正在给同学们讲解招商引资案例,举手投足间颇有姑姑的风范;20岁的表妹则专注于基层治理研究,笔记本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调研数据。“表哥,我们最近在做阿宁与杭城产业协同的课题。”表妹兴奋地说,“你的食品厂项目,就是很好的研究样本!”
沈浩然笑着说:“那你们可要多提意见,说不定能帮我改进管理模式。”看着表弟表妹充满朝气的脸庞,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一个家族,有人在政坛为民生奔波,有人在商界为发展助力,还有人在学术领域探索创新,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传承?
1997年的春天,阿宁的食品厂建设如火如荼,杭城的星宁集团也在持续壮大。沈浩然在双城之间来回奔波,虽然疲惫,但内心充满成就感。每当他看到食品厂工地上拔地而起的厂房,或是杭城总部里员工们忙碌而充实的身影,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商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财富,更在于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
而在这个过程中,姑姑一家的支持与表弟表妹的成长,让沈浩然感受到了家族的凝聚力。他知道,无论是在阿宁还是杭城,他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让这片土地更加繁荣,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