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他们是皇帝的白手套啊

很快,就有官员开始质疑朱由检的改制方案,比如组建职业化军队,让士兵脱离军户改制等。

朱由检早就料到军队改制会遭到阻力,只是没想到大臣们的抵触会这么大。

也是,真正的改制动了太多人的蛋糕,每个官员身后都牵连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这他还没有在全军推广改制,若是一刀切得太狠,估计这帮官僚会直接逼宫造反。

在官员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内阁首辅魏藻德站出来,他劝朱由检现在不应该更替军户的改制,这是明太祖规定的大明基本治国方针。

军户应该世世代代为军户,不可脱离户籍,商贾也应该世世代代是商贾。

嗯,把老祖宗都搬出来了。

你要是强行推动改制,就是大逆不道!

朱由检考虑到自已的声望值,安抚道:“放心,朕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只是现在大明缺兵少粮,北方还有清军虎视眈眈,这点不得不防啊。”

大臣们也是偏执狂,只要对方还没攻打到城墙脚下,那就是没有危险,劝朱由检收回命令,让军士们按照原有的计划去实施。

当然,也有那些边缘化的大臣想抱朱由检的大腿,开始站在朱由检这边,痛斥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大臣是包藏祸心。

他们觉得陛下的改制很有必要,明太祖的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此一时彼一时,人活着还能让尿憋死不成?

朱由检终于看到站在自已这边的大臣,他不由看向对方。

国子监祭酒陈仁锡帮着自已说话。

国子监的职位类似于现在的党校,差不多是清北这种级别的,目的是培养官员,输送人才,同时还负责监视官员。

陈仁锡的开口,获得不少官员的拥护。

朱由检转头看一眼王承恩,说道:“去找纸和笔,把诸位大臣们说过的话都记录一下,谁反对朕,谁同意朕,要每个人都记清楚,不得有误。”

王承恩恭敬的应了一声,吩咐旁边的小太监去找纸和笔。

朝堂上面的大臣傻眼了,他们心里嘀咕起来。

陛下这是啥意思?准备把他们说的话都记下来,是准备秋后算账吗?

还让阉党王承恩负责记录,岂不是说明要让东厂也参与进来?

为了自已的身家性命和前途着想,大臣们的反对声不再那么强烈,表示可以再商榷商榷。

其实他们有为自已的利益考虑,也有为崇祯帝的独断专行而担忧。

以前崇祯帝有什么决策会拿到朝堂上讨论,最后从官员的意见中逐个的采纳。

现在呢?崇祯帝凡事不跟他们商量,甚至也不通气,这群官员感受到自已被冷落。

人生就四个字:争名逐利!

考取功名为了什么,不就是为那点银子嘛,总要解甲归田,给自已留条后路。

崇祯帝什么事都自已悄悄摸摸办了,这个口子不能开。

王承恩效率很高,拿来纸和笔,开始逐个登记,问到通政司的时候,通政史支支吾吾,表示自已没有反对陛下的意见,而是觉得事情可以再议。

王承恩呵呵一笑,还是在纸上写下通政史刚刚说过的话。

这下让通政史额头冒出冷汗,心里暗暗后悔,若被东厂的阉党盯上,谁都知道没好果子吃。

他求助性的看向内阁首辅魏藻德。

魏藻德是提拔他的贵人,刚才的声援也是为了首辅大人,你可不能见死不救。

魏藻德知道不能寒了部下的心,现在坐视不管,以后再发生这种事就没人帮自已说话了。

最终他改变口风,表示会全力支持陛下的策略,支持李国桢练兵,联合户部把士兵的户籍改过来。

崇祯帝前几天御驾亲征,大败李自成,凭借镇国神器和众生平等,在军中的威望逐渐提上来。

现在还是先忍一忍吧。

至此,士兵的户籍改革工作终于敲定,当然,也仅限于京城卫戍和三大营的士卒改制。

朱由检听着朝堂的争执安静下来,终于肯坐回到自已的龙椅。

从上午到现在,实际上总共就讨论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要不要出兵,联合黄得功围攻李自成的部下王超。

大臣们同意,朱由检反对。

第二件事是士兵的户籍改制。

大臣们反对,朱由检同意。

万幸的是朱由检都赢了,他看着忙碌的王承恩,要想制约文官集团,东厂和锦衣卫就必须存在。

当初崇祯帝上任,没有干掉魏忠贤的话,也许大明江山还可以往后延续几年啊。

两件事情讨论完,立刻有御史提出兵部尚书的空缺,是否应该现在推举出来。

随着张缙彦辞官返乡,兵部尚书的职位就没人了,又是比较重要的岗位,不能一直空着。

各方大臣心思活跃起来,衡量着让谁来担任尚书更符合自已的利益。

兵部左侍郎也在暗暗着急,期望着内阁首辅能拉自已一把。

朱由检打个哈欠:“朕累了,关于尚书大人的选择,等朝会结束后,先让内阁推举个名单上来吧。”

随即他宣布散朝,朝外面走去。

文武百官给朱由检下跪请安。

散朝后,百官们也从皇极殿出来,他们三三两两走在一起,讨论着今天发生的事情。

兵部尚书张缙彦辞官,户部左侍郎范世琦被抓。

一下子空缺出来两个职位。

谁也不知道范世琦能不能平安出来,官复原职,这要看范世琦背后的家族肯不肯花大价钱了。

还有就是崇祯帝针对军户的改制,他们怕在全国推广,到时肯定会影响到家族的利益。

无数重磅消息从皇宫蔓延到京城,最后通过京城驿站向全国各地传播出去。

朱由检先去了一趟自已的办公室,王承恩知道陛下容易饿,派人准备点心和茶。

朱由检说道:“让骆养性去查查那个范世琦,看看他后面的家族。”

王承恩问:“陛下,咱们是图钱,还是图什么?”

张缙彦和嘉定侯周奎都是图钱。

王承恩要摸清陛下的心思,这样才能把握一个度。

朱由检知道范世琦背后的家族比张缙彦更可恨,他说道:“先图钱,看看对方愿意出多少钱,顺便也要撬开范世琦的嘴,调查一下他背后的家族。”

王承恩恭敬答应下来,这种勒索钱财的黑活都是他来做,事后别人问起来,朱由检也不会承认,他会对外说王承恩瞒着自已做的。

古代皇帝为什么留着锦衣卫和东厂,因为他们是皇帝的白手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