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吊扇试验成功

盛夏的午后,闷热的空气像一块厚重的棉被笼罩着整个轧钢厂。然而此时的实验室里却格外热闹,人声鼎沸,所有人都聚集在安邦国的工作台前。

"好了!"安邦国擦了擦手上的机油,后退一步打量着眼前的成品。

经过三天的加班加点,第一台样品终于组装完成了。

崭新的吊扇安装在实验室中央,流线型的外观、精巧的结构,让在场的人都忍不住赞叹。这跟市面上那些笨重的风扇完全不同,光是看外形就知道不是一个档次的。

"安工,快试试效果!"众人迫不及待地催促道。

安邦国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电源开关。吊扇的扇叶开始转动,出乎意料的是,除了一丝极其轻微的"嗡嗡"声外,几乎听不到任何噪音。

"这...这也太安静了吧?"李志强瞪大了眼睛。要知道普通电扇运转时那刺耳的噪音,可是让他们受够了。

更让人惊讶的是,一股强劲的凉风很快席卷了整个实验室。那种清爽舒适的感觉,是以前的风扇从未带来过的。

"老安,这效果简直太棒了!"实验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比普通风扇强太多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研发部,其他科室的技术人员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跑来观看。大家围着吊扇指指点点,无不为这个巧妙的设计所折服。

"你们看这个扇叶,"一个老工程师仔细观察着,"角度计算得太精准了,难怪风力这么强还没什么声音。"

就连平时对安邦国不太感冒的张老工程师也竖起了大拇指:"不错,确实有两下子。这种设计思路,就是那些进口货也比不上。"

正当大家议论纷纷时,杨厂长恰巧路过实验室。他刚从外面回来,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了。可一进实验室,就感受到一股清凉舒爽的气流,与外面闷热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咦?这是怎么回事?"杨厂长好奇地问道。

"杨厂长!"众人赶紧让出一条路,"这是安邦国同志新研制的吊扇,刚做出来正在试验呢。"

杨厂长走到吊扇下仔细观察,又伸手感受着风力,脸上的惊讶之色越来越浓:"好啊!这效果比进口货还强!安邦国同志,这是你设计的?"

"是的,杨厂长。"安邦国谦虚地说,"主要是借鉴了一些新理论,想着改进一下咱们实验室的通风条件。"

"制造成本和技术难点在哪里?"杨厂长追问道。

安邦国详细介绍了设计思路和制造工艺,尤其强调了成本控制方面的考虑。听完他的介绍,杨厂长的眼睛越来越亮。

"好啊!实在是太好了!"杨厂长激动地说,"安邦国同志,你这个设计不光解决了咱们厂的实际问题,说不定还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场的研究人员看到厂长如此重视,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安邦国。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吊扇竟然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各位同志,"杨厂长环顾四周,"咱们厂今年的技术创新指标压力很大。现在好了,有了安邦国同志这样的得力干将,我这心里也就踏实了。"

听到这话,在场的人都暗自思量:看来这位年轻的工程师以后前途无量啊,得想办法巴结巴结才行。

安邦国却保持着谦虚的态度:"杨厂长过奖了。这都是为了改善大家的工作环境,应该做的。"

"好好好!"杨厂长连说三个好,"就冲你这份心意,这项目我一定大力支持。李主任,马上组织人手,准备扩大生产!"

杨厂长盯着吊扇看了许久,好像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最近上级对咱们轧钢厂的技改工作很重视,下个月要来检查。要是能把这个项目做成样板,那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是啊,"李志强也跟着说,"现在全国都在搞技术革新,咱们厂今年的指标压力确实不小。"

杨厂长听了这话,来回踱了几步,脸上露出思索的神色:"安邦国同志,你觉得要是批量生产的话,一个月能出多少台?"

安邦国略作计算:"如果材料供应充足,按照现有的工艺,一个月大概能生产五十台左右。"

"五十台?"杨厂长眼睛一亮,"那成本呢?跟市面上那些进口货比起来怎么样?"

"成本最多是进口货的三分之一,"安邦国自信地说,"而且全部用国产材料,不需要进口任何零件。"

这番话让在场的人都倒吸一口冷气。要知道,现在市面上的进口吊扇动辄二三百元,如果真能把成本降到三分之一,那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不光是成本问题,"安邦国继续说道,"咱们的产品在性能上还有很大优势。您看这个噪音控制系统..."

他详细讲解了设计中的几个创新点,说得头头是道。杨厂长听得连连点头,眼中的赞赏之色越来越浓。

在场的技术人员也都竖起耳朵仔细听着。虽然有些专业术语听不太懂,但光是那些设计理念就够让人佩服的了。看来这位年轻的工程师不光有实干的本事,理论水平也相当了得。

"李主任,"杨厂长突然转向李志强,"你马上组织人手,把这个项目立为重点课题。所需人员、设备、材料,全部优先保障!"

李志强赶紧答应:"是!我这就去安排。"

"等等,"杨厂长又说,"让财务科的也过来,好好算算这个项目的经济效益。要是真能做成了,那可不光是解决咱们厂里通风的问题,说不定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听到这话,在场的人都露出兴奋的神色。这年头国产风扇质量普遍不高,如果能做出质优价廉的产品,市场前景确实很看好。

有人已经开始盘算着:"要是能参与这个项目就好了。"

"可不是嘛,"旁边有人小声接茬,"跟着安工干准没错。你看杨厂长这态度,以后这项目肯定是重点支持。"

"我听说安工在特种钢项目上也出了不少成绩,"又有人插嘴,"这次要是再立个功,评职称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

在场的研究人员看到厂长如此重视,纷纷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安邦国。刚才还对他冷眼旁观的老专家们,这会儿都凑上来寒暄。

"安工啊,改天请教请教。"一个平时眼高于顶的老工程师笑呵呵地说,"你这设计思路很新颖啊。"

"就是就是,"另一个技术员也赶紧附和,"安工年纪轻轻就有这本事,以后前途无量啊。"

有人甚至开始暗自盘算:这位年轻的工程师现在是杨厂长的红人,而且技术过硬,以后在厂里肯定平步青云。要不要趁机交好?好歹也能沾点光不是?

李志强看着这些人前倨后恭的样子,心中暗笑。他转头看向安邦国,发现这个年轻人依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对每个人的奉承都是淡淡一笑。

安邦国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他太清楚这些人的心思了,不过这正好说明他在厂里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想起当初刚来时那些人的冷眼,他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杨厂长安排完,有事先走了。

众人看着杨厂长兴高采烈地离开,又看看正在缓缓转动的吊扇,心中都充满了期待。谁也没想到,一个简单的改良项目,竟然会成为安邦国在厂里更上一层楼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