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94.殿试

盛长枫凝视着荣宪,久未说话。

“你的婚事,你应该做不了主,你父亲应该也做不了主,真正能做主的人,应该是你姐姐。”

“就目前而言,你姐姐知道你的想法吗?支持你的做法吗?”

荣宪一顿:“其实我也很久没有见过姐姐了,但是听父亲说,姐姐非常看好你,应该会支持我娶你家姑娘。”

“应该?”

荣宪身上一震,斩钉截铁的说出一个字:“能!”

盛长枫道:“你有身为男子最基本的担当,我妹妹嫁给你,我是放心的,但是我妹妹的婚事,我却做不了主,还得看她的想法。只要她愿意嫁,无论我家父亲与老太太是怎么想的,我都不会过问,可她要是不愿意……谁也强迫不了她。”

“如此……最好!”

“不过我不打算现在问她,再等等吧,你年纪也不小了,又没有科举要考,照常理来说,应该已经结婚生子了,还能等下去?富昌伯大人允许你这么耗着?”

荣宪苦笑一声:“这些年都等了,也不差这些时日了,只要能有个准确消息,就是等一等又何妨呢。就算最后她不想嫁,我好歹也是富昌伯的儿子,荣妃娘娘嫡亲的弟弟,想讨个娘子回家,还是容易的。”

盛长枫欣慰一笑,原来这些年荣宪没有成亲,是在等盛墨兰。

偏偏要在这个时候登门,也是为了盛墨兰考虑。

毕竟在这之前,盛家只有盛紘一个五品官,盛墨兰进荣家,大概率只能做妾,日子也不会好过。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盛长枫盛长柏都过了会试,只差临门一脚就是万里挑一的进士。两人的名次又都那么靠前,一个还是五元及第,这个时刻的盛家,就很有分量了。

其嫡亲的妹妹入荣家做幼子的正室,无太大问题。

“这小子,还挺有心。”

如果荣宪真成了他妹夫,盛长枫还是满意的。

……

一个月后,殿试如期而至。

殿试的流程相对其他考试更加的缜密,因为是官家亲自拟定题目。

阅卷人士的核心人物不再是某个考官,变成了官家本人,除此之外,还有几人为辅助考官,这一次李知秋和赵朴仍然在席,但除此之外,还有宰相大相公韩章,以及户部尚书,中书令,御史中丞。

监考考官则是从文武百官中抽取而来,其中还有王公贵族,考场就在皇宫,由于皇帝也会亲临考场,所以皇宫内外,考场四周,都布满了护卫。

盛长枫等人抵达的时候,座位与笔墨纸砚都准备好了,除此之外还有一包点心。

因为在考试期间,不允许任何走动,哪怕是尿裤子也不能起身,否则就算考试成绩作废。

盛长枫落座,等着考题发下来。

殿试不像其它考试考的内容繁杂,只需要考策问一道。

试卷发到手上,还不能立即作答,要先在试卷的祈安半页写名履历三代,籍贯,年龄等。

等这些完事,才能开始作答。

这一次的考题,从名字上看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国事。

但是从考生的角度来说,这个题目又不简单。

殿试作为科举考试中位于最顶峰的一关考试,其考试的类目大致可以分为史论策,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五篇策论,围绕着特定时期的人物,历史,与事件。

这种是最常考的,也是考生在私下里最常练习的一种。

其次则是四书五经义的考试,从圣人著作中截取一段话,或者取出一道典故出来,让考生对它进行剖析,思考。

这一类考试也是前面五道考试时,所使用的策问类目,更是考生们最熟悉的一种考题,因为圣人著作,每个考生都是从小开始读,书都快翻烂了,就是理解的再差,也能言之有物。

而这次考的是时务策,是学生们最害怕考的一种策问。

一是因为它往往和当下的重要事情挂钩,比如外交政策,比如边关战争,再比如民生发展。二是它比较敏感,身为考生,不是官身,许多话还不能说,偏偏许多事情就是需要一语中的,直击要害,否则就不能解决到位。但这么做了,就容易得罪官家,让自己落榜。

前者需要有实践经验才能做到条理清晰,言之有物,并加以实践印证。后者需要掌握尺度,洞悉人心,明悟人性,并且拿捏的刚好在那个点位上。

二者,无论做到哪一点,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双双占了,更是困难,只见许多考生已经开始擦拭额头了。

盛长枫盯着题目分析了一会儿,就连他,也觉得难。

从题目上能看出来,这是一篇时务类的策问,但是考的是哪一方面的时务,又让人抓不到脑筋。

国事可多了去了,边关之战算是国事,不久前他国使者来了,也算是国事,城外的灾民,也是国事。

不管大事小事,只要发生在大周境内的,都可以说是国事。其范围太宽泛了,总不好全都写上,真是这么写,那不要提起承转折了,直接就成了流水账。

盛长枫想了想,拿起笔,在心中经过详细的思考后,落笔下文。

既然是国事,那他就从各个角度论述国事。

一为兵,兵为立国之本,国土安危之保障。

盛长枫前世时,有句话记得无比清晰,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这句话放到今天这个环境里,同样适用。

二为财,财为民生之源,社会安定之根本。

老百姓要有银子才能吃的上饭,穿的上衣服,不怕饥饿,不畏严寒,这样国朝才会稳定,大周的天下才会太平。

有了财,将士们也能过得好。

银子能解决世间大部分的事情,在盛长枫看来,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三为外交,合纵连横,纵横捭阖,乃是国事外交上的根本。

盛长枫写了几条建议,围绕的核心就是求同存异。

这三大点写完,又在其余几点上书写了一些。

……

他写的入神,全然不知道整个考场里,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在奋笔疾书,其他人均已经放下手中的笔,等着所剩不多的时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