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国本自强,还是先满足内需吧

为什么非洲和东南亚的国家的贫苦百姓不过来中国一线城市贴瓷砖?

那就业率真是没眼看了。谢光阴的第一反应是这种,中美自有国情在。彼之蜜糖,我之砒霜,更何况移民问题在美己经反噬了。

[引入外国体力劳动者,是现代国家的政治毒品。

所谓政治毒品,就是一开始用会很爽,但是身体(社会经济条件)就会变更差,而且戒断反应就特别强烈。

越引入就会造成越多的社会经济问题,然后戒断反应也会越来越大。最后就是病入膏肓。

你引入了不发达国家的体力劳动者,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首先,这些劳动者要求的薪资是很低的。因为他们原本的生活条件就不高,而且很可能干上几年就回去了,拿着攒下来的钱,去物价更低的母国消费了。

同时他们可以忍受更差的生活条件和更强的劳动强度。

这两个特点,使得无论他们涌入哪个行业,都会把这个行业里的我国的体力劳动者挤出去。因为我国自己的体力劳动者没办法接受这么低的薪资。

要知道,很多体力劳动岗位,都是由那些智识水平相对比较差的人群来填补的。

他们没有那么多选择。被外国体力劳动者抢了工作,他们就可能走投无路了。

而且,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外国劳动者进来,就没人需要想方设法培养这些本国底层劳动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

于是我们就会看到,对底层的态度会越来越恶化。

他们可能越来越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扶贫政策。底层社区的文化也会因为生活困顿且没有出路而彻底败坏,吸毒、赌博、犯罪都会高度泛滥,而且这些人也会极度排外。

整个社会就会分裂开,变成“从外国劳工身上获得了收益的阶层”和“被外国劳动深深伤害的阶层”。

政治对立会越发严峻,民粹主义风潮也会愈演愈烈。

而此时,这个国家的经济己经深深和外国劳工绑在一起了。一旦切断外国劳工的来源,整个经济体系都会受到重创,几年乃至十几年都恢复不过来。这就是戒断反应。

拒绝引入外国劳工,才能使整个社会首面底层教育、劳动生产率、生育率等社会挑战。才能切切实实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才能更长远。

否则你看看英国,现在都快被印度人夺舍了。土耳其人在德国的影响力也日渐强大。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未来。

尤其是,我们现在正处在能源和自动化技术大突破的前夜,劳动力的短缺,自然会刺激相关技术的进步。

这也是我国引领全球制造业的有利条件。至于说外国劳工如何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我得说,当我们的生产力高到一定程度,我们一方面不再需要大量出口来获取外汇,另一方面也不需要依靠出口产业来支持大量劳动岗位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输出生产力,帮助外国人民在他们自己的国家获得良好的生活了。]

某种程度上,底层北京人和上海人排外也是这个原因,中产以上的京沪市民则比较开明也是这个原因。

“同源同种尚且有分差,更何况是东南亚那些人了。”谢光阴不语,一想到最近因为就业率而发明出来的妈妈岗,就觉得未来就业形势真是一潭死水。

更何况很多人没意识到那些收入不高但是仅仅只需要出力气的低端劳动岗位对政府来讲重要性远高过那些高收入岗位,因为这些低收入岗位用人多,门槛低,是社会兜底的最后保障,这么重要的岗位轻而易举的给那些外国劳工?想什么呢?

缅甸打仗。一群难民跑到关口。中国给帐篷和方便面。但就是不让这几万人进来。

菲律宾对杜特尔特最大的抱怨就是杜特尔特这么对华友好,中国都不肯开放菲律宾家政人员进入大陆劳动市场。

要知道那帮菲佣可是有大学家政服务专业文凭能说英语的在香港一个月才拿4000多人民币的工资,冲进大陆家政市场能卷死现在的这帮人。

当年RCEP谈判,印度各种耍手段就为了想让中国、日本、韩国开放对印度的劳工输入(其他东南亚国家同意)。

结果中、日、韩宁可不让印度这个14亿大市场融入RCEP,也不同意印度的这个要求。

我国在劳动市场上其实是实行了非常严格的保护主义的。

在我国,就业率是政府最在意的指标,没有之一。

真让三哥进来了,那就是公司进一个印度人 半年后除了老板都是印度人了。

这不就是常说的“美国印度化,印度神仙化。”谢光阴笑出声。

范仲淹深以为然:

“吾尝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之忧者,非府库之虚,乃民庶失业之苦痛,国家生息之根基动摇也。

异域贫者远来谋生,其情可悯。然为国谋者,当以本国生民福祉为念。”

“招彼远人,付以微薄之酬,干本国庶民不愿为或不忍为之活。彼辈力作,所求者少,或得温饱即足,看似‘物美价廉’。”

“然此‘廉’字,是伤我大宋亿万工佣之筋骨。那我问你:壮劳力无正业可谋,何以养家活口?何以婚配养育?其怨气所聚,非唯生计之困,更失国之尊严,此乃民之大患!‘就业率’乃圣朝(政府)心腹之疾,诚非虚言。”

昔庆历新政,亦有抑豪强、轻徭役、兴教艺之议,意在固本培元,养民之能也。

观海外如大食(阿拉伯)之邦,因其外佣充斥,本国青年耽于逸乐,技艺荒疏,国力日削。吾国岂可效之?

与其开门揖‘客’,伤损根基,不若多费些钱粮,用于教习本国子弟技艺,令其力有所施;或精研奇巧之器,以代劳役。民力既舒,国本自强。万不可令吾国万千勤恳工役,沦为无业之游民,斯为盛世之大哀!居庙堂之高,当思此辈寒微之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