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千灯烬》

秦淮河的桨声混着脂粉香飘进巷子时,陈记灯笼铺的刨花正簌簌往下落。陈老倔佝偻着背,枯竹般的手指捏着薄刃,在灯笼骨架上刮出细如发丝的光。十六岁的孙儿石头蹲在门槛上,看对街“松本商行”的汽车碾过青石板,黑亮的车身上映着自家褪色的布招。

“爷爷,”石头嗓子发紧,“松本的人早上又来催了。”

老倔头眼皮都没抬,刀尖划过竹篾:“催命鬼,由他去。”

铺子后堂供着面裂了缝的铜镜,镜框上刻着“金陵灯魁陈永年”——那是光绪二十三年江宁府台的亲笔。当年陈家一盏“八仙过海走马灯”,能让秦淮河两岸楼船全熄了火把,只追着灯影走。如今镜面蒙尘,倒映着墙上那张刺目的告示:松本商行征用本铺,限期三日腾迁。

石头夜里听见爷爷在刨花堆里咳嗽,咳得像是要把五脏六腑都震碎。天蒙蒙亮时,老人却突然把全家唤醒。他打开后院尘封的仓房,霉味裹着松香扑面而来。三盏巨灯骨架蒙着油布,像蛰伏的巨兽。

“抬出去。”老倔头嗓子哑得像破锣。

石头的爹娘惊住了。那是陈家压箱底的“三绝灯”——秦淮河灯会夺过三次魁首的“鱼龙舞”、“星河转”、“万寿图”。油布掀开,竹骨上积着厚厚的灰。石头爹急得跺脚:“爹!松本就是要霸占这灯才逼咱搬,您怎么还……”

“糊纸。”老人打断他,枯手抚过竹架上一道深痕,“今夜秦淮灯会,陈家要亮灯。”

消息炸穿了乌衣巷。松本一郎闻讯赶来时,正撞见石头将一桶金粉倒进浆糊里。这日本商人抚着仁丹胡笑:“陈桑,现在献灯,总算明白时务了?”

老倔头正往“万寿图”骨架上绷桑皮纸。薄如蝉翼的纸浸透浆水,覆上竹篾时竟透出底下雕刻的百种寿字纹。“松本先生,”老人喉头滚动,“陈家灯,只亮给金陵百姓看。”

松本笑意僵在脸上,阴鸷地扫过院中三座巨灯骨架,甩袖而去。石头娘吓得打翻了浆糊桶,金液泼了满地。

暮色如血,秦淮河两岸人潮涌动。往年灯会,画舫早该悬起千盏彩灯,此刻河面却一片死寂。松本商行包下所有大画舫,船头架着刺刀闪亮的东洋兵。岸上百姓仰着头,目光全拴在陈家临时搭起的三层竹台上——那里矗立着三座蒙着素白棉布的巨灯,像三座沉默的碑。

松本一郎端坐主船,对身旁军官低语:“等灯亮,立刻以‘私藏抗日标语’罪名抓人。”他早收买了陈家学徒,得知灯面暗藏玄机。

锣声三响。

第一盏灯——“鱼龙舞”的棉布猛然坠落!刹那间金光迸射,一条三丈长的赤鳞鲤鱼腾空而起,鱼身由三百六十片金箔竹鳞缀成,鱼眼竟是两盏旋转的琉璃灯!鱼尾摆动间,万千道金线在夜空中交织成网,浪涛声竟从灯骨里汩汩涌出。

人群爆出海啸般的喝彩。石头看见爷爷站在竹台暗影里,手中牵动几十根丝线。鱼腹处突然裂开,一条青龙破腹冲天!龙爪掠过河面,竟抓起一串真正的水珠抛向人群。水珠在半空被龙身鳞片折射,化作七彩光雨洒下。岸上船上一片沸腾,连东洋兵都忘了举枪。

松本脸色铁青:“点火!”

第二盏灯——“星河转”的棉布应声而落。没有炫目金光,只见墨蓝灯面上浮动着千万颗银星。岸边人刚觉失望,整盏巨灯忽如陀螺飞旋!灯内传出清越编钟声,每颗星子随乐声明灭流转。更奇的是,秦淮河水竟被星灯引动,无数银亮光点从河底升起——原是陈家早撒下数万片蚌壳镜!水天星辉连成一片浩瀚银河,人群如坠梦境。

石头爹突然在台下嘶喊:“爹!灯里有东西!”只见飞旋的星河中心,隐约现出几个大字。松本豁然起身:“抓人!”

刺刀寒光逼近竹台时,第三盏“万寿图”的棉布轰然坠地。

没有光。

一座三丈高的纯黑灯山矗立在夜色中,像口巨大的棺材。岸上死寂,松本的狞笑凝固在脸上。

“嚓——”

一点幽红火星在灯山底部亮起,如血滴入墨。火星沿着灯骨急速游走,所过之处,朱砂绘制的寿桃、仙鹤、祥云纹路次第燃烧!火焰不是常见的暖黄,而是诡异的赤金色,烧透桑皮纸后竟不蔓延,只在纹路里奔涌。顷刻间,整座灯山化作烈焰勾勒的万寿图腾,火光在河面投下跳动的巨大阴影,仿佛远古神祇睁开了眼。

“看灯顶!”有人尖叫。

火焰正烧向灯顶一尊闭目菩萨。就在火舌舔上菩萨眼帘的刹那——佛目骤睁!两束刺眼白光破空射出,首刺松本的主船!船上顿时大乱。白光扫过处,船篷悬挂的一面日本旗“呼”地燃起,火苗瞬间蹿成火柱!

混乱中,石头看见爷爷佝偻的身影攀上竹台最高处。老人手中火把猛地掷向“万寿图”灯芯——

“轰!”

灯山炸开万丈金光!不是火焰,是藏在灯骨里的数百面铜镜同时反射河上火光。强光利剑般劈开夜幕,将主船上的松本、军官、士兵照得须发毕现。岸上百姓被强光刺得闭眼,却听见老人嘶哑的吼声压过所有喧嚣:

“金陵城的灯——永不熄!”

光瀑中,第二盏“星河转”灯壁上,被强光照透的纸面赫然显出八个火焰大字:

还我河山

血荐轩辕

——那根本不是抗日标语,是陈家祖传的焰色秘技!松本收买的学徒只知其一:朱砂混入白磷硝石,遇热即燃;却不知其二:桑皮纸下还衬着浸透药水的绢纱,遇火显出字迹!

河岸彻底沸腾。“还我河山”的吼声如惊雷滚过水面。东洋兵朝天鸣枪,子弹却淹没在声浪里。石头被人潮推搡着向前冲,泪眼模糊中,看见爷爷枯瘦的身影在光之洪流中挺立如松。

三盏巨灯在烈焰中轰然倒塌时,映红了半条秦淮河。火光照着松本商行黑烟滚滚的船队,也照着岸边万千双映着火焰的眼睛。石头最后挤到竹台下,只在余烬中找到半截焦黑的竹条,上面深深刻着陈家的印记:一盏不灭的灯。

后来石头在夫子庙支起灯笼摊。每盏灯里都藏着一小片烧焦的桑皮纸。孩子们总围着问:“石头哥,灯芯为啥是红的呀?”

他擦亮火柴,看火苗在灯内跳动。

“这是金陵城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