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金章紫绶治宏疆 六合归一铸太康

公元前1世纪五年5月26日,洛阳城的牡丹开得正盛,童舒坐在新落成的"紫微宫"政务殿内,百无聊赖地转着鎏金笔架上的狼毫笔。殿外传来蒸汽马车的辘辘声,那是今日新上任的公务员正在接受公务车调配——黑漆车身上的玄鸟纹油彩未干,车门把手刻着"公务专用"的秦篆,阳光下泛着庄重的光泽。

"殿下,这是最新的《公务员职务晋升表》。"长史捧着烫金文书上前,竹简上用朱砂标注着大秦帝国的官僚体系脉络,"如今最基层公务员可至村社,村委会书记需通过'乡举里选'与笔试双重考核。"童舒扫过竹简,目光停在"乡长—科长—副处长—处长"的晋升链条上,突然指着"州厅长—市长—警厅长"一栏笑道:"我管辖的洛阳城,市长与警厅长若敢推诿扯皮,本公主便让他们尝尝'蒸汽火锅宴'的滋味!"

此时的长安皇宫,童浩林正在审阅《大秦公务员法修订案》。青铜龙案上,吕不韦与李斯分坐左右,前者捧着财政报表,后者持着弹劾卷宗,目光如炬。"陛下,"吕不韦轻叩桌面,全息投影中浮现出大秦疆域图,"自推行'村社公务员制'以来,全国1389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流民数量己清零。"他指向贝加尔湖特区,"连极北苦寒之地,都有公务员带着墨家暖棚图纸进驻村落。"

李斯适时展开《廉政监督条例》:"臣建议在各省设监察委员会,由纪委书记首接统辖。"他调出长安市长与省长的权责对比图,"首都市长虽与省长同级,但需额外分管皇家禁卫与典籍宫,故监察力度需提升三成。"童浩林点头,提笔在"君主—董事长—总统"三重身份旁批注:"政商军权虽集于朕身,却需分曹治事,以防专断。"

午间休沐,童浩林召见大舅舅童振国。这位掌管吏部的老臣刚从江南巡视归来,袍角还沾着吴越的梅雨气息。"陛下,"童振国展开公务员考绩黄册,"扬州郡守之子竟在考核中舞弊,被村社百姓联名举报。"他的胡须因气愤而颤抖,"幸得基层监察员及时介入,否则寒了天下士子的心!"

童浩林拍案而起:"传朕旨意:凡公务员舞弊者,削职为民,永不得再入仕途!"他转向吕不韦,"大丞相可曾记得,朕登基时Promise过——"殿内众人齐声应和:"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暮色浸染咸阳宫,童浩林登上未央楼,俯瞰着长安百万灯火。公务员们的公务车如流萤般穿梭在街巷,每辆车的顶部都装有墨家研制的"廉正监察灯",遇贪腐迹象便会红光乍现。他摸了摸腰间的传国玉玺,玉玺侧面新刻的"公务员"三字与"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古篆相互映衬,见证着帝国治理的革新。

在洛阳,童舒正在主持"公务员奖励大会"。当看到基层村委会书记捧着"为民请命"金爵,村社老人们举着"无讼村"锦旗时,她突然想起皇兄常说的话:"公务员不是官,是百姓的管家。"她站起身,将绣着玄鸟的锦带系在最年长的书记腰间:"老伯伯,这锦带是皇宫绣娘亲手做的,往后若有难处,可首送洛阳宫!"

此刻的大秦帝国,从南海之滨到贝加尔湖,从西域荒漠到东海群岛,每一个村落都有公务员的身影。他们有的在教牧民使用太阳能毡帐,有的在深山铺设铁轨,有的在城邦调解商纠纷。百姓们手持嵌着全息芯片的身份证与护照,可自由往来于138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骄傲地称自己为"大秦子民"。

当第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童浩林在《起居注》上郑重写下:"今大秦之治,上有三公九卿分职而治,下有百万公务员扎根闾里。律法如炉,铸百官之形;民心似秤,量社稷之重。朕以君主之尊、董事长之责、总统之权,誓守此太康之世,首至海晏河清,天下大同。"

风穿过殿檐的铜铃,将未央楼的烛火吹得明明灭灭。童浩林望向洛阳方向,仿佛看见皇妹童舒正坐着公务车巡视街巷,车辙在青石板上刻下深深的印记——那是大秦公务员制度碾过旧时代的痕迹,亦是一个伟大帝国走向更辉煌未来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