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圣谕传嘉勉 勠力赴新程

长安的暮春,柳絮纷飞如雪。刘邦刚结束辖区巡逻,腰间的铜铃便随着步履行程叮当作响。这是派出所新配备的"传讯铃",由墨家改良的机关装置,一旦有紧急消息,铃身便会震动并发出特定频率的声响。还未踏入派出所大门,铃声便急促地响了起来。

"刘所长!总署飞鸽传书!"户籍警抱着青铜信匣冲了出来,匣盖上赫然印着玄鸟纹的皇家火漆。刘邦心跳陡然加快,他深知这种规格的信件,必是来自咸阳宫的旨意。小心翼翼地揭开火漆,展开泛黄的丝绸信纸,朱笔书写的字迹力透纸背:"安远坊所长刘邦,任职以来恪尽职守,屡破要案,实乃基层楷模。望再接再厉,争取擢升副局长之位。钦此。"

握着信纸的手微微发颤,刘邦只觉喉头哽咽。三年前,他不过是个在市井中摸爬滚打的无名之辈,凭借着夜以继日苦读警察学院的教材,才谋得警员一职。如今竟能得到皇帝陛下的亲口褒奖,这份荣耀远超他的想象。

"所长!这可是天大的喜讯!"韩信不知何时凑了过来,眼中满是羡慕与欣喜,"副局长可是能管着好几个派出所,待遇更是..."他压低声音,"听说能住三百平的官邸,还有专属的蒸汽马车!"

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安远坊。平日里熟识的街坊们纷纷围聚在派出所门前,卖炊饼的王大娘硬塞来两个刚出炉的芝麻饼:"刘所长,咱就知道您不是一般人!往后当了大官,可别忘了咱们这些老街坊!"绸缎庄的李掌柜更是送来一匹蜀锦,说是要给刘邦做身新官服。

当晚,刘邦独自坐在派出所的小宿舍里,借着油灯的微光反复端详着谕旨。这间不足二十平的屋子,摆放着一张硬板床、一张木桌,墙角还堆着几本翻得卷边的《大秦警律》。而副局长的待遇,是三百平的三室两厅,有书房、有阳台,甚至连厨房都配备着墨家最新研制的节气灶台。更重要的是,那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权力。

"得加把劲了。"刘邦喃喃自语,取出竹简开始记录当日未结的案件。他想起皇帝在《警政训示》中写的话:"基层官吏乃国之基石,若基石不稳,则大厦将倾。"手中的毛笔在竹简上沙沙作响,他暗暗发誓,定要破获辖区内那起困扰许久的地下赌场案,用实打实的功绩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份期许。

与此同时,咸阳宫的勤政殿内,童浩林正在与丞相吕不韦商议警政改革。巨大的沙盘上,用不同颜色的旗帜标注着各片区的治安状况。"安远坊的刘邦,确实是个可造之材。"童浩林指着沙盘上那片亮起绿灯的区域,"他提出的'商户联防'制度,让盗窃案减少了七成。"

吕不韦点头赞同:"陛下慧眼如炬。不过,基层官吏的升迁,还需完善考核机制。臣建议设立'警政功绩簿',将破案率、百姓口碑、创新举措等纳入考评。"

"准奏。"童浩林挥毫写下谕旨,"即刻在全国推行。另外,给各警局配备速记官,专门记录警员的日常功绩。"他放下毛笔,目光坚定,"朕要让每个认真做事的官吏都看到希望,让大秦的基层,成为藏龙卧虎之地。"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邦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关装置。他带着韩信等警员日夜蹲守,终于摸清了地下赌场的运作规律。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们突袭赌场,当场抓获赌徒三十余人,收缴假币、赌具无数。当满载着犯人的蒸汽囚车驶向总署时,刘邦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捷报传到咸阳宫,童浩林大笔一挥,在功绩簿上重重记下一笔。半个月后,正式任命诏书下达:"安远坊所长刘邦,因屡立奇功,升任长安西区警务副局长,即刻赴任。"

走马上任那日,安远坊的百姓自发夹道相送。刘邦身着崭新的靛蓝色官服,骑着高头大马,望着熟悉的街巷,心中感慨万千。前方等待他的,是更大的官邸,更重的职责,还有皇帝陛下的殷切期许。他握紧缰绳,策马向前,身后扬起的尘土中,仿佛己勾勒出大秦警政体系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