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扶桑新政固根基 民心归附镇旧勋

公元前8年12月20日,凛冽的寒风掠过东京城,却吹不散街头巷尾的热闹景象。银座的商肆前,百姓们排着长队购买刚上市的温室草莓,这些色泽鲜红的果实,正是日本推行新农业政策的成果之一。而在皇宫内,藤原樱正身着改良后的朝服,通过全息投影主持内阁会议,十二面显示屏上,各省官员的汇报实时更新。

"北海道的冬小麦试种成功了!"农部尚书兴奋地展示着田间照片,成片的麦浪在雪后的阳光下泛着金黄,"采用大秦的地膜覆盖技术和改良麦种,产量比往年提高了三倍!"话音未落,工部尚书也呈上数据:"大阪的纺织厂完成设备升级,蒸汽机的效率提升40%,棉布的出口订单己经排到明年夏天。"

藤原樱满意地点头,目光转向悬挂在墙上的"改革进度图"。自"女皇号"舰艇下水后,她便将军事、农业、工商业作为改革的三大支柱。在军事上,除了扩建海军,还建立了现代化的陆军编制,从大秦引进的纳米防弹衣和脉冲步枪,让日本军队的装备水平首追欧洲列强;农业领域,"千村振兴计划"如火如荼,每个村庄都配备了农业技术指导员,教授滴灌技术和温室种植;工商业方面,则通过减税和低息贷款,扶持了上百家新兴企业。

教育改革更是重中之重。东京街头,新落成的"长安 - 日本国际学院"格外引人注目。这座融合了秦式斗拱与日式飞鸟造的建筑内,传来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教室里,全息投影设备将长安太学的课程实时同步,学生们既能学习《论语》《孙子兵法》,也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物理、化学知识。学院还专门设立了"工匠坊",墨家技师手把手教授蒸汽机械的制作与维修。

"陛下,旧贵族们最近有些异动。"暗卫首领的密报打断了会议。藤原樱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这些曾经的既得利益者,在改革中失去了特权,一首蠢蠢欲动。她调出情报地图,几个红点在京都和奈良闪烁——那是旧贵族的主要势力范围。

然而,民心早己站在了新政府这边。在京都的市集上,一位卖蔬菜的老农对前来调查的暗卫说:"以前交完租子,全家都得饿肚子。现在好了,土地分到了手里,还能从学院学到种好菜的法子,这日子,有盼头!"在大阪的工厂里,工人们自发组织起"护宪会",表示坚决支持新宪法和改革政策。

藤原樱决定以柔克刚。她亲自前往京都,在旧贵族的宅邸间穿梭,不是以天皇的威压,而是以晚辈的姿态虚心求教。在德川家族的府邸,她诚恳地说:"诸位的经验和智慧,是日本的瑰宝。如今国家求变,正需要你们的建言。"她提议设立"国是顾问团",邀请旧贵族代表参与政策讨论,同时承诺保障他们的合法财产和文化地位。

这一招果然奏效。当旧贵族们看到新政府真心实意地寻求合作,敌意渐渐消散。德川家主甚至主动捐赠出祖传的土地,用于建设农业试验田。他在公开场合说道:"时代变了,我们不能做阻挡潮流的石头。只要能让日本强大,让百姓富足,我们愿意放下成见。"

国际上,日本的改革也赢得了广泛支持。大秦不仅加大了技术援助的力度,还开放了部分高端市场,允许日本的丝绸、瓷器进入长安;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提出共建"东北亚贸易圈"的构想;英吉利则与日本签署了海军技术交流协议。这些外部支持,如同坚固的靠山,让日本在改革的道路上更有底气。

随着新年的临近,东京举行了盛大的"改革成果展"。在展览会上,百姓们惊叹地看着能自动收割稻谷的机械人,品尝着用海水淡化技术种植的瓜果,试穿采用大秦纳米技术制作的防寒服。最受欢迎的展区,是一面"民心墙",上面贴满了民众对新政府的祝福和建议。藤原樱在参观时,亲手写下了一句话:"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夜深了,藤原樱站在皇居的天守阁上,望着灯火辉煌的东京城。远处,"女皇号"舰艇的航行灯在海面上闪烁,如同守护这座城市的眼睛。量子通讯器突然响起,童浩林的全息影像出现在身边:"小樱,干得漂亮!民心在手,何惧风浪?"藤原樱微笑着点头,她知道,这场改革的胜利,不仅属于新政府,更属于每一个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日本百姓。而那些曾经企图兴风作浪的旧贵族,也终将在历史的潮流中,找到自己新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