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以静制动

孙连城面对侯亮平被陈宇拉拢,京州官场局势愈发复杂的局面,决定以静制动,从长计议。他深知,在这场权力博弈中,鲁莽行事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影响京州市的整体发展。

孙连城首先将目光聚焦在工作成果上。他明白,只有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说话,才能在这场较量中站稳脚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孙连城加大了扶持力度。他亲自走访各大新能源汽车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反映,随着产能的扩大,物流运输成本大幅增加,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孙连城得知后,迅速组织交通、发改等部门召开协调会,经过多方商讨,决定规划建设一条专门服务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物流通道,并给予相关物流企业一定的政策补贴,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同时,孙连城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他促成了京州市与国内一所顶尖工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共同成立新能源汽车创新研究院,致力于攻克电池回收利用这一行业难题。通过这些努力,京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更加稳健,不仅在国内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还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

在民生工作上,孙连城也丝毫没有放松。他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在一个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孙连城与居民亲切交谈,询问他们对改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居民们纷纷反映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孙连城当场拍板,要求规划部门重新调整小区布局,尽可能增加停车位。同时,他还督促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让居民们早日享受到改造带来的便利。这些民生举措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赞誉和支持,为孙连城在官场博弈中积累了深厚的民意基础。

与此同时,孙连城也在寻找机会修复与侯亮平的关系。他深知,侯亮平本质上是一位想为京州市发展做实事的干部,两人的分歧更多是在工作思路上。在一次关于城市规划的跨部门会议结束后,孙连城主动邀请侯亮平到自己的办公室详谈。孙连城真诚地对侯亮平说:“亮平啊,之前我们在工作上有一些不同意见,这很正常,大家都是为了京州好。我仔细思考了你提出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路,确实有很多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地方。我觉得我们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制定一个更为合理的分步实施计划,既能保证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又不会给财政带来过大压力。”侯亮平对孙连城的主动示好感到有些意外,同时也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他坦诚地回应道:“孙市长,我之前在工作中可能有些过于激进了,没有充分考虑到京州的实际情况。您提出的分步实施计划我觉得很有可行性,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完善。”这次深入交流,让两人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关系逐渐破冰。

而陈宇这边,看到孙连城在工作上不断取得成绩,且与侯亮平的关系有缓和迹象,心中有些着急。他担心孙连城会借此重新巩固自己的权力,打破他精心布局的权力平衡。于是,陈宇决定在人事安排上做文章,试图通过调整一些关键部门的负责人,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阵营。在一次市委常委会上,陈宇提出了对市发改委、住建局等重要部门领导班子进行调整的议案。他以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为由,推荐了一些自己的心腹担任这些关键职位。然而,孙连城敏锐地察觉到了陈宇的意图,他在会上据理力争:“干部调整关系到京州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慎重。我们应该以工作能力和业绩为主要考量标准,而不是单纯为了调整而调整。目前这些部门的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突然大规模调整干部可能会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他常委们在听取了两人的观点后,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孙连城的理由充分,且大多数常委也担心大规模人事变动会引发不稳定因素,陈宇的议案最终未能通过。

京州官场的这场权力博弈仍在继续,孙连城凭借着对工作的专注和对人际关系的巧妙处理,在复杂的局势中逐渐找到了转机,稳住了自己的阵脚。而陈宇的下一步动作,以及侯亮平在这场博弈中的最终立场,都成为了悬而未决的悬念,让京州官场的未来充满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