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侯亮平在京州市工作的深入展开,他与市长孙连城之间逐渐出现了分歧,这一变化被市委书记陈宇敏锐地捕捉到,一场悄然的权力博弈在京州官场拉开帷幕。
侯亮平年轻气盛,有着京城背景的他,行事风格大胆激进,对各项工作都有着自己独特且颇具前瞻性的见解。在城市发展规划上,侯亮平主张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认为这是提升京州市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他计划在短期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包括智能交通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等项目。然而,孙连城却持有不同看法。孙连城深知京州市目前虽然在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财政状况并不宽裕,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会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而且,孙连城更倾向于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先巩固现有产业成果,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再逐步推进城市智能化建设。两人在市政府的工作会议上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侯亮平言辞犀利地说道:“孙市长,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不抓住现在的机遇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京州就会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掉队。”孙连城则耐心解释:“侯副市长,我们必须结合京州的实际情况,财政资源有限,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否则后续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对城市发展的打击将是巨大的。”
市委书记陈宇一首密切关注着两人之间的矛盾。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削弱市长权力的绝佳时机。陈宇深知,在官场权力结构中,若能将侯亮平拉拢到自己的阵营,无疑会大大增强市委的话语权,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于是,陈宇开始有意无意地接近侯亮平。在一次市委组织的内部研讨会上,陈宇特意坐在侯亮平旁边,在休息间隙,陈宇看似随意地与侯亮平聊起工作中的一些看法。陈宇先是对侯亮平在工作中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思路给予了高度赞扬:“亮平啊,你年轻有为,京城来的干部就是不一样,带来了很多新思想、新方法,给我们京州官场注入了一股活力。”接着,陈宇话锋一转,谈到了孙连城的一些保守做法,暗示侯亮平孙连城的思路可能会阻碍京州市的快速发展。他看似为侯亮平鸣不平地说:“有些同志过于保守,总是担心这担心那,这样怎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呢?你提出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就非常好,我很欣赏,市委这边是大力支持的。”
此后,陈宇又多次以工作交流为由,单独与侯亮平会面,不断强调市委对他工作的认可,并暗示会在仕途发展上给予支持。面对陈宇的拉拢,侯亮平内心十分纠结。一方面,他对孙连城在一些工作上的保守态度确实有所不满;另一方面,他也深知官场权力斗争的复杂性,不想轻易陷入其中。但陈宇描绘的美好蓝图,以及对他工作的大力支持承诺,还是让侯亮平逐渐动摇。在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后,侯亮平开始在一些工作决策上与陈宇保持一致,有意无意地站在了市委书记的阵营。
孙连城敏锐地察觉到了侯亮平态度的转变,他深知这背后必然有陈宇的推动。但孙连城并未慌乱,他明白在这种复杂的官场局面下,冲动行事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他一方面继续坚持自己对京州市发展的理性判断,另一方面也在思考如何化解与侯亮平之间的矛盾,打破当前这种不利的局面,以确保京州市的各项工作能够平稳推进。京州官场的这场权力博弈,正朝着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而京州市的未来走向,也在这场博弈中悄然发生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