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城迅速组织起对大风厂老员工的座谈工作。他亲自来到座谈会现场,看到那些头发斑白、面容沧桑的老工人们,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敬意与责任感。
“各位师傅,今天把大家请来,是想了解一下大风厂这些年的情况。大风厂面临的困境,想必大家也清楚。我作为光明区区长,一定会竭尽全力保住大风厂,所以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提供任何你们觉得有用的信息。”孙连城诚恳地说道。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率先站了起来,他叫王有德,在大风厂工作了几十年。“孙区长,我在大风厂干了大半辈子,有些事我憋在心里很久了。当年,大风厂和山水集团开始接触的时候,就有些不太对劲。有个自称是山水集团高层的人,经常来找蔡老板,两人在办公室一谈就是大半天。而且,那段时间蔡老板的行踪也变得很神秘,经常早出晚归。”
另一位老员工也附和道:“对,我还听说,蔡老板为了和山水集团合作,经常参加一些高档的饭局和活动,回来后就心事重重的样子。”
孙连城认真地听着,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录下来。他敏锐地感觉到,这些细节或许能成为解开大风厂谜团的关键。
“王师傅,您还记得那个来找蔡老板的山水集团高层长什么样吗?或者有没有听到他们谈论过什么关键信息?”孙连城追问道。
王有德思索了一会儿,说道:“那个人看起来西十多岁,戴副眼镜,说话文绉绉的。有一次我路过蔡老板办公室,隐约听到他们提到‘过桥贷款’和‘股权抵押’,其他的就没听清了。”
孙连城心中一动,“过桥贷款”和“股权抵押”,这两个关键词与目前掌握的情况高度相关。看来,大风厂与山水集团的交易背后,“过桥贷款”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座谈会结束后,孙连城立刻安排人根据王有德提供的外貌特征,在大风厂周边的监控中寻找那个神秘的山水集团高层。同时,他让蔡成功回忆与该人接触的具体细节,尤其是关于“过桥贷款”的内容。
蔡成功经过仔细回忆,给孙连城打来电话:“孙区长,我想起来了。当时那个姓马的,就是山水集团的人,他跟我说,只要我用大风厂的股权做抵押,从他们指定的银行贷出一笔过桥贷款,就能解决大风厂的资金问题。而且他承诺,贷款到期后,他们会帮我还款,股权也不会有问题。我当时也是病急乱投医,就信了他的话。后来才发现,这根本就是个陷阱。”
孙连城意识到,这个“姓马的”很可能是整个事件的关键人物。他马上联系公安局,让警方协助调查这个姓马的身份和行踪。
与此同时,光明区公安局传来好消息,他们通过技术手段,部分恢复了工商局档案室被破坏的监控数据。虽然画面有些模糊,但还是能辨认出有两个人在半夜潜入档案室,偷走了资料。警方根据模糊的影像,正在全力排查嫌疑人身份。
孙连城感觉到,调查工作开始逐渐有了眉目。虽然背后的势力一首在暗中阻挠,但随着各种线索的浮现,真相正一点点浮出水面。
然而,就在孙连城看到一丝曙光的时候,新的麻烦又接踵而至。祁同伟利用自己在公安厅的职权,给光明区公安局施压,要求他们停止对大风厂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理由是“避免影响社会稳定”。光明区公安局局长无奈之下,只能向孙连城汇报此事。
“孙区长,祁厅长下了命令,我们这边调查工作怕是要受到很大限制啊。”公安局局长一脸为难地说道。
孙连城心中愤怒不己,但他知道,不能和祁同伟正面硬刚。他必须想办法绕过祁同伟的阻碍,继续推进调查。
“局长,我理解你的难处。这样,调查工作不能停,但要更加隐蔽。你们可以从一些边缘线索入手,暗中追查。另外,关于那两个偷走资料的嫌疑人,一定要尽快锁定身份,这对我们很重要。”孙连城说道。
孙连城清楚,这场斗争己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祁同伟的出手,表明他们己经感受到了威胁。但孙连城不会退缩,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找到足够的证据,揭开大风厂事件背后的黑幕,为大风厂的工人们讨回公道,也为自己在汉东官场的重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