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顺着隆复生的伞沿滴落,他小心翼翼地避开人行道上的水洼。那件洗得发白的藏青色西装外套己经穿了五年,袖口处磨出了细小的毛边。他低头看了眼腕表——六点西十五分,比平时早了十五分钟。这样就能避开地铁早高峰,省下三块钱的交通费。"复生,又走路来上班啊?"公司楼下的保安老张笑着打招呼。
"是啊,锻炼身体。"隆复生腼腆地笑笑,从包里掏出一个保温杯递过去,"张叔,这是家里煮的红枣茶,您尝尝。"老张接过杯子,摇头感叹:"你这孩子,一个月工资也不低,怎么过得跟个苦行僧似的。"
隆复生只是笑笑,没有解释。他走进电梯,镜面反射出一个瘦削的年轻人——短发利落,面色略显苍白,唯有那双眼睛明亮有神。电梯停在十七楼,他轻车熟路地拐进洗手间,从公文包里取出折叠整齐的白衬衫换上。
"哟,咱们的'吝啬鬼'先生今天又走路来的?"市场部的王经理靠在洗手台边,斜眼打量着隆复生。"早上空气好。"隆复生平静地回答,将换下的外套仔细叠好。
王经理嗤笑一声:"听说你连公司聚餐都找借口不去,是不是攒棺材本啊?"隆复生的手停顿了一下,随即继续整理衣物:"我只是觉得把钱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比较好。"
"比如你那间蟑螂窝一样的出租屋?"王经理讥讽道,甩着手上的水珠离开了,完全不顾一些甩在隆复生的衣服和脸上。隆复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着镜子整理好领口。他知道同事们背地里怎么议论他——"怪人"、"吝啬鬼"、"社交恐惧症患者"。五年来,他从不参与同事聚会,午餐永远是自带的便当,手机用的是三百块的老人机。但是没有人知道,他银行账户里的数字己经接近六位数。
中午休息时间,隆复生照例带着便当下楼,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吃饭。公司后巷有个小公园,那里人少,还有几张长椅。今天却有些不同——公园入口处多了一个烤红薯的小摊,炭火香气飘散在微凉的空气中。摊主是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用手势与一位顾客交流。隆复生走近才注意到,老人耳朵上戴着助听器,说话时发音含糊不清。顾客不耐烦地摆摆手离开了,老人失落地低下头,用布满老茧的手翻动着烤炉里的红薯。"请给我一个红薯。"隆复生掏出钱包。老人抬起头,浑浊的眼睛亮了一下,伸出两根手指比划着价格。"两块?这么便宜?"隆复生惊讶道。同样的烤红薯在写字楼附近一个至少要五块钱。老人点点头,从炉子里挑出一个烤得恰到好处的红薯,用旧报纸包好递给他。隆复生递过五块钱,示意不用找了。老人却执意从腰包里掏出三枚硬币塞回他手里。
"您...听不见吗?"隆复生放慢语速拉高声音问道。
老人指了指耳朵,摇摇头,又拍拍胸口,竖起大拇指。隆复生不明白他的意思,但被那双粗糙却温暖的手所触动。他打开便当盒,将一半的饭菜拨到盖子上,递给老人。"一起吃吧,我带的有点多。"
老人愣住了,眼中闪过一丝。两人就这样坐在小摊后面,沉默地分享着一顿简单的午餐。隆复生得知老人姓程,儿子早逝,儿媳改嫁,留下一个孙子在老家上学。他靠这个红薯摊维持生计,还要寄钱回去供孙子上学。"程伯,您为什么不去申请低保?"隆复生写下问题。程伯看了,激动地摆手,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道:"我有手有脚,不拿国家的钱。"
那天之后,隆复生每天中午都会来程伯的摊前买一个红薯,有时带些家里做的点心。他发现程伯的红薯特别香甜,问起秘诀,老人神秘地笑笑,指了指炉子下面藏着的一个小布袋。"祖传的香料配方?"隆复生猜测道。程伯点点头,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一个月后的周一,隆复生照常去公园,却发现程伯的摊位空着。询问附近的商贩才知道,程伯前天晚上收摊时被电动车撞了,现在躺在医院里。隆复生立刻请假赶往医院。在骨科病房里,他看到程伯左腿打着石膏,正艰难地试图够床头的水杯。"程伯!"隆复生快步上前帮忙,"您怎么样?"程伯看到他,眼中闪过惊喜,随即又黯淡下来。他比划着告诉隆复生,肇事者逃逸了,手术费要五万多,他准备放弃治疗。"那怎么行!"隆复生脱口而出,"您的腿不治好,以后怎么摆摊?"
程伯苦笑着摇摇头,在纸上写道:"我存的钱要给孙子上学用。"隆复生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站起身:"您等我一下。"他跑到医院楼下的ATM机前,插入银行卡,输入密码。屏幕上显示余额:103,567.38元。他深吸一口气,连续取出了十万元现金。当他把厚厚一叠钱放在程伯病床上时,老人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连连摆手拒绝。"程伯,这钱对我来说不算什么。"隆复生诚恳地说,"您知道吗?我父亲生前常说‘俭以济贫,勤以补拙'。我省吃俭用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帮助真正需要的人。"程伯的眼泪慢慢滴落在钞票上,他颤抖着握住隆复生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手术很成功。出院那天,程伯执意邀请隆复生去他家做客。那是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出租屋,墙上贴满了孙子的奖状。程伯从床底下拖出一个老旧的木箱,取出一本发黄的册子递给隆复生。"这是...您祖传的红薯配方?"隆复生翻看着册子上密密麻麻的笔记和图表,惊讶地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香料配方,而是涵盖了一整套独特的红薯种植、储存和烘烤工艺。
程伯点点头,在纸上写道:"送给你。我老了,孙子不喜欢这行。你是好人,配方给你更有用。"隆复生想拒绝,但看到老人坚定的眼神,最终郑重地收下了这份厚礼。回到公司后,隆复生仔细的看了黄册子,开始研究烤红薯配方部分。他惊讶地发现,程伯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红薯的甜度和营养,而且添加的几种天然香料组合产生了独特的风味。周末,他按照配方买来材料和工具,在自家小厨房里试验起来。
"好香啊!"隔壁刚搬来的女孩林小样敲开他的门,"你在做什么?整个楼道都是甜香味。"隆复生有些不好意思地邀请她品尝刚出炉的红薯。林小样咬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天哪!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烤红薯!你在里面加了什么?""只是一些常见的香料,但比例和加入时机很关键。"隆复生解释道,突然想到什么,"对了,你是做市场营销的吧?你觉得这种红薯有市场吗?"林小样兴奋地点头:"绝对有!现在都市人追求的就是这种健康又美味的零食。如果你能保证品质稳定,开个小店肯定火。"那天晚上,隆复生辗转难眠。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复生啊,节俭是美德,但不能只为存钱而存钱;勤奋是根本,但不能只为工作而工作。要把这些品质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第二天一早,他拨通了林小样的电话:"我想开一家红薯店,你有兴趣一起创业吗?"三个月后,"俭勤红薯坊"在大学城附近开张了。店面不大,装修简单但温馨。隆复生负责产品研发和生产,林小样负责营销推广。他们采用程伯的祖传配方,又结合现代健康理念做了些改良,推出了系列红薯产品。
开业第一天就排起了长队。学生们口耳相传,说这家店的红薯"甜而不腻,香而不俗"。更让人意外的是,隆复生把"俭以济贫,勤以补拙"做成匾额挂在店里,每卖出一个红薯就捐出一元钱给聋哑人协会。程伯成了店里的"技术顾问",虽然听力不好,但凭借几十年的经验,他能通过观察红薯的颜色和质地就判断出火候是否到位。老人脸上的笑容比从前多了许多,孙子放暑假时也来店里帮忙,祖孙三代其乐融融。
一个雨天的午后,王经理偶然路过,惊讶地发现昔日被自己嘲笑的"吝啬鬼"正在店里忙碌,身边围满了顾客。"复生?这是你的店?"王经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隆复生笑着递给他一个刚出炉的红薯:"尝尝看,我请客。"王经理咬了一口,表情从惊讶变成了赞叹:"太好吃了!你怎么想到开这个店的?"隆复生望向正在指导新员工的程伯,轻声说:"有时候,最好的投资不是金钱能衡量的。"那天晚上关店后,隆复生照例记账。笔记本上写着今天的营业额和捐款金额。林小样凑过来看,笑道:"你还是这么精打细算啊。""节俭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隆复生合上账本,"父亲说得对,钱要用在刀刃上。"
窗外,城市的霓虹灯次第亮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都市里,一家小小的红薯店正用最朴实的味道,传递着最珍贵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