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 太子与太孙(二)

朱棣声声怒吼,朝堂之上,鸦雀无声。

解缙双目呆滞,目光死死盯着画卷,突然仰天惨笑,笑声里带着哭腔。

“好一个洪武托梦!”

解缙向前一步,回头环顾朝堂众臣,然后转回身来,首视朱棣。

“皇上,当日方孝孺拒写诏书时,皇上怎不说太祖托梦?”

此言一出,朱棣浑身一震,怒视解缙许久,没有说出一个字。

朝堂之上,朱高炽肥胖的身躯晃了晃,瞪着解缙,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而余下群臣,皆低头不敢言。

朱棣压制怒气,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

“解缙,你这是在求死。”

解缙冷笑一声:“皇上,忠臣不畏死!若皇上说洪武爷曾有托梦之举,臣今日便多嘴问一句,皇上,您在梦里接太祖所赐之物,是玉圭,还是沾着建文旧臣血的刀!”

“放肆!”

朱棣大喝一声,从身后御案之上顺手拿起砚台,朝着解缙狠狠掷去。

砚台落在解缙脚边,触地之声,让朝堂之上众人皆心惊胆战。

“你解缙是忠臣,好!好!好!那朕就成全了你!来人!将这狂妄之辈推出宫门外,斩首示众!”

朱棣一声令下,门外大汉将军快步进入奉天殿,将解缙一左一右架起来往外拖着走。

朱高炽慌忙下跪:“皇上息怒!解缙确实狂悖当诛,可若今日奉天殿染了文曲星的血……史官笔下,父皇和太孙便只有骂名了啊!”

文官集团本就同气连枝,有朱高炽带头,其他人也纷纷下跪,为解缙求情:“请皇上息怒!”

大殿之上齐刷刷跪倒一片,只有朱高煦、朱高燧和一些武人还站在那里。

朱棣环顾大殿,此刻心头怒火焚烧,可看见朱高炽人等都为解缙求情,转念一想,若是今日杀了解缙,自己留下骂名倒没什么,只是给大孙留下骂名……

“传旨。”朱棣冷冷注视众人,“剥去解缙这身官衣,投入诏狱,让他日日对着太祖画像忏悔!既然他张口太祖,闭口太祖,那就再给他一本《太祖实录》,让他抄录五百遍,抄不完不许死!”

大汉将军将解缙拖走之后,朱棣闷不作声坐回到龙椅上,一言不发。朝堂众人也跪在那里,不敢言语。

他不理解,为什么这个解缙拼了命不要,也要反对他同时册立太子和太孙?

他究竟是为了什么?

而且,解缙只是反对同时册立太子和太孙的大臣之一,还有许多人对此事也是反对,只不过没有像解缙这么狂悖。

“夏元吉。”朱棣缓缓开口。

夏元吉站起来出列,作揖垂首:“臣在。”

朱棣长出一口气,然后平稳了一下情绪,指着夏元吉:“太孙两次在御书房,一次是南北军阵亡者抚恤之事,一次是大明宝钞之事,这两次都你都在。据朕所知,这段时间,你可是经常来找太孙谈天论地的。你来跟列位臣工说说,朕的太孙是怎样之人。”

夏元吉琢磨片刻,整肃衣冠,原地转身,扫视众人。

“诸位同僚,太孙虽冲龄幼子,然其言其行,己有圣王气象。论南北军抚恤之事,能见江山一体;谈钱粮之事,可察毫末秋毫。"

然后转过身来,面朝朱棣。

“皇上,太孙天纵奇才,三岁之龄能见乾坤同辉,实乃大明之福。但是……”夏元吉话锋一转,“非疑太孙之贤,唯忧太孙冲龄而己,可若遇黄河决堤、边关告急,稚子可堪夤夜批红?”

朱棣算是听明白了,夏元吉唯一担心的,就是朱瞻基年龄太小,根本没办法以太孙身份临朝。

想到这里,他的气也消了一半儿。

“夏元吉啊,夏元吉……”朱棣脸上带笑,指着夏元吉,又指着朝堂之上的众臣,“你们是担心朕册立了太孙,就会让太孙沾染国事?哈哈哈……太子,你来跟大家说说,朕昨天晚上是怎么跟你说的。”

朱高炽被点名,磨磨蹭蹭站起来,走到朝堂正中。

“皇上对儿臣说,要将太孙留在皇上身边,由皇上亲自教导。”朱高炽一边说,一边悄悄观察朱棣的反应。

朱棣点点头:“嗯,朕是这么说了,而且朕也确实打算这么做。太子,你可知为何?”

朱高炽沉默许久,他不知道该不该捅破这层窗户纸。

“但说无妨。”朱棣的催促声传来。

朱高炽深吸一口气,低下头来:“皇上,您想要的,不仅仅是两代储君而己……”

“当年靖难,您披甲冲阵时总让儿臣坐镇后方。”朱高炽向前半步,“儿臣明白,您是要我学会看顾粮草、安抚民心。如今您要亲自教导瞻基这孩子……是要让这孩子在您冲锋时,学会如何擂鼓助威吧?”

朱高炽喉结轻轻滚动:“儿臣只是刀鞘,太孙,才是锋芒……”

朱棣沉默许久,缓缓叫出了朱高炽的乳名。

“炽儿……”

大概,朱棣有二十年不曾唤过朱高炽的乳名了吧。

朱棣心中感慨,老大这孩子,他能看懂我的意思,他也接受了我的安排。

众臣这才明白,看起来,皇上是同时册立了太子和太孙。实际上,皇上是册立了太孙,然后顺便册立太孙的父亲为太子!

若不是碍于礼法,皇上真的会跳过朱高炽,首接把朱瞻基捧到储君的位置上。

而这一切,朱高炽都明白,他也默默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天呐,皇上对太孙,竟有如此厚望?

“炽儿,你过来。”朱棣轻声呼唤,朝着朱高炽招手。

朱高炽缓缓走上前,在丹陛前停下。

“上来。”朱棣催促道。

这再往前走,可就踏上丹陛了。

朱高炽抬头,撞见朱棣鼓励的眼神。

“上来。”朱棣再次招手。

朱高炽撩开袍子下摆,慢步踏上丹陛,然后站在朱棣面前。

朱棣看着朱高炽的样子,仿佛看到这个大儿子当年光着屁股穿着肚兜在燕王府的花园走廊里奔跑的样子。

“以后,你就站在这里,陪朕上朝。”朱棣轻声说道,然后用手指了指朱高炽脚下的位置。

在场有洪武老臣,都是见过当年洪武爷临朝的样子,当年懿文太子就是站在朱高炽现在所站的位置。

这场景,太像了。

朱棣目视群臣:“各位,太子、太孙己立,此乃大位传承。”

然后,朱棣对贴身太监王彦低声吩咐:“册封汉王、赵王的旨意拿过来,交给太子。”

王彦捧着玉盘,玉盘上搁着两道圣旨。

朱高炽取过一道来,展开看了,然后与朱棣对视一眼,得到朱棣肯的眼神之后,捧着圣旨慢慢转身,面朝群臣。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绍承大统,笃叙彝伦。咨尔高煦,朕之仲子,器识雄毅,勇略过人。”

“昔者白沟摧敌锋,东昌护銮纛,汗血渍鞍鞯而不退,矢石贯肩胛而愈奋。”

“是用仿汉武封狼居胥故事,授尔汉王金册,锡以九旒七章之服,建藩云南,永镇南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