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永乐家宴(三)

朱高煦琢磨了一下:“大侄子,二叔好像有点懂你的意思了……”

他伸出一只手来,摸着后脑勺:“你等二叔捋一捋啊,这壶酒,我还可以卖给你,但你也可以马上画出第三张宝钞来,继续来二叔这儿买酒。桌子上的酒是有限的,可你画出来的宝钞是无限的。就算二叔这里给你涨价,要你用两张宝钞来换一壶酒,对你来说无非是多画一笔的事儿……”

说到这里,朱高煦一下子来了精神,站起来,拍着脑门:“哦,二叔明白了,所以洪武爷那会儿发行的宝钞,到现在越来越不值钱!就是因为宝钞越来越多,对不对?”

朱高煦这种人,就是属于那种不笨,但懒得学的类型。朱瞻基只是给他讲到这里,他就己经可以举一反三,首接领会了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位时期滥发宝钞,导致宝钞贬值、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了。

实际上,这种很简单的通货膨胀的道理,洪武年间就有人提出过。洪武九年,就有一个叫叶伯巨的官员给朝廷上书,认为朝廷过度依赖宝钞,导致“物重钞轻”(物价上涨,钞价下跌)。只不过当时人们对经济体系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少数像叶伯巨这样的人发出的声音也没有被朝廷关注过。

“大孙,你再把你那天在书房里跟大臣们说的什么……实物储备之类的,给你二叔也讲一讲。”朱棣稳坐钓鱼台,一副优哉游哉的表情,然后转过头来看着徐皇后,“皇后也听一听,看看你大孙子说的对不对。”

朱棣说完话,朱瞻基便恭恭敬敬的向着朱棣拱手作揖:“孙儿遵旨。”

朱瞻基小小身躯做起这套动作来,可爱极了,尤其是配上他那稚嫩的童音,在场的大人们都被逗乐了。

“爷爷说到的很关键的一个概念:实物储备。二叔,我还是拿这些酒来举例。”朱瞻基又继续跑回到书桌前,拿起笔,刚要继续画“宝钞”,突然抬起头来看着朱高煦,“二叔,从现在开始,我每画一张宝钞,就从家里拿一两银子放在爷爷这里。爷爷是皇上,他向你承诺,你随时可以拿着我画的宝钞,从他那里兑换等额的银子。由于我只有十两银子,所以我只能画十张宝钞。”

朱高煦看了一眼朱棣,朱棣白了他一眼:“看我干嘛,认真听。”

这会儿功夫,朱瞻基己经拿着新画的“宝钞”跑到朱高煦身边了。

“二叔,现在我拿宝钞买你的酒,你还会卖给我么?”

朱高煦琢磨了一下:“你这宝钞毕竟可以换来真金白银……二叔可以卖给你。等会儿,大侄子,二叔刚才好像有些懂了,现在又有点不懂了。”

朱瞻基摆摆手:“二叔,这有什么不懂的。我现在给你的宝钞,因为你随时可以拿到爷爷那里去换银子,所以,我能不能这么理解。”

他把自己刚画的“宝钞”放到朱高煦面前,用手指着:“这其实就是一个兑换银子的凭证。”

朱高煦脑子突然一亮,手指拼命朝着自己面前那张“宝钞”戳点着,指尖颤抖:“哦哦哦哦哦哦!我……我想起来了,交子!以前宋朝的时候,就有过这种交子!”

朱瞻基竖起大拇指:“没错,这其实和宋朝那会儿的交子是一个类型。二叔既然知道交子,也应该知道它是怎么运作的。”

朱瞻基前世上历史课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考点,叫货币的改革,其中就提到了宋朝时期西川地区发行的交子。为什么是西川地区,而不是中原、不是江南、也不是北方呢?

答案很简单,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时的西川地区道路崎岖难行,商人们携带大量铜钱出行很不方便。有一些聪明的商人就联合起来,大家一起发行了被称之为“交子”的铜钱兑换凭证。只要凭借交子,就可以在这些商人旗下的商铺里兑换等额的铜钱。而这些商人旗下的商铺,遍布西川各地。

如此一来,商人出行,不再需要携带大量的铜钱,只需要在出发前,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商铺,将自己的铜钱存进去,兑换出等额面值的交子,然后带着交子去到另一个地方,需要用钱的时候,找最近的商铺将铜钱兑换出来就可以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交子就是类似大明宝钞的纸质货币。

朱高煦虽然不怎么读书,可交子的故事他恰好知道,这下可给他得意坏了。

然后,朱瞻基的下一番话就让他又安安静静的坐下来思考了。

“……二叔,倘若有一天,你拿着我刚才给你的宝钞去爷爷那里换银子,爷爷不给你换了呢?”

听到这个问题,朱棣同样面沉如水,因为这样的问题,在御书房第一次提到滥伐宝钞的危害的时候,朱瞻基就己经提出来了。

而且当时朱瞻基提出这个问题时的原话,更加首击朱棣的灵魂。

“朝廷发行宝钞,要求百姓用宝钞来完成日常交易,给官员发放俸禄、给士兵发放军饷,包括向民间采购物资,也都是使用宝钞,但征收赋税的时候仍然要求百姓缴纳白银,这就相当于不允许百姓用宝钞向朝廷兑换白银。时间久了,民间的宝钞越来越多,但民间流通的商品数量是有限的,宝钞只会越来越不值钱,这相当于朝廷凭借一纸宝钞,掠夺了百姓的财富。”

在这之前,朱棣从来没有想过,朝廷发行宝钞竟然是在“掠夺”自己国家百姓的财富。

他和朱元璋一样,只是觉得朝廷要用钱的地方太多,发行宝钞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朝廷的财政压力。这些朝廷印出来的宝钞,对于朝廷而言,就相当于天上掉银子了。

所以,当时朱瞻基提出这个概念以后,朱棣惊出一身白毛汗。

百姓的财富被朝廷掠夺,最后百姓就会越来越穷。倘若遭遇天灾,那这些百姓为了生存,为了活命,只能揭竿而起反抗朝廷……

这……这不是前元的剧本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