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传国玉玺

董卓迁都消息传来,袁绍急忙传令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刘备也接到消息要往中军议事,正要出发。

聂风却是先一步。

把刘备拉到一旁附耳说道:“主公去中军议事的时候,可以找机会进言,

分派将领分和少量兵马绕过虎牢关去雒阳打探消息。

主公要自告奋勇亲自率本部兵马前去。”

刘备疑惑的看着聂风。

聂风说:“主公先去中军议事,等回来了我再跟主公详细说。”

刘备看时间紧急,来不及细说也就点头应是,领着关张二人赶往中军。

等刘备到中军帐的时候,己经有几个人来了,在帐中议论纷纷,不一会儿各路诸侯到齐。

袁绍命人将董卓迁都焚烧宫室强迁百姓的事儿述说一遍,

问众人:“诸位!诸位!董贼暴虐无道,劫持天子,海内震动,我等当如何行止?”

曹操出列对袁绍说:“如今董贼西去,虎牢关上必然守备空虚,我等正好可以乘势攻打虎牢关,同时分兵绕过虎牢关追击董贼。”

孙坚也是出列说:“我愿领本部为先锋!”

刘备见机忙出列道:“备也愿率本部兵马前往。”

正商议的时候,斥候来报虎牢关上人仰马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曹操连忙说:“这肯定是虎牢关上的人得到董贼命令弃关而去了,我们赶紧发兵攻打。”

袁绍遂传令进军,虎牢关上果然只剩下数百老弱,看见大军到来首接开关投降。

众人这才知道昨天晚上赵岑李肃就己经悄悄撤军先走了,就留下胡轸率领着骑兵今天早上才退兵,并且为大军断后。

曹操再次提出追击董卓,一众诸侯却都在说不可轻举妄动。

袁绍也说:“孟德报国之心我等人尽皆知,然而董贼西去,岂能没有防备,我等如果不明敌情贸然出击,恐怕会遭遇埋伏。

我们困顿虎牢关下将近一个月,本来就消息不畅通,如今更是不知道前面是什么情况,不如休整几天好好打探消息,等弄清楚状况之后再进军不迟。”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是打算打探清楚之后再进军。

曹操大怒,手指众人大喝道:“竖子不足与谋!”

说罢拂袖而去,领着自己麾下五千兵马就要去追击。

曹操好友卫兹因为钦佩曹操,也是率领麾下数千人追上曹操,表示要陪着曹操一起去追击董卓。

刘备见此情形于是向袁绍提出愿率本部兵马前往雒阳打探消息。

袁绍知道刘备兵少反而利于隐蔽,于是嘱咐刘备小心谨慎,如果发现情况不对劲可速速退回。

刘备连番感谢之后回到自己营寨整军出发。

另一边孙坚也是告退离去,领着自己麾下兵马从另一个方向赶赴雒阳。

刘备回到营中命令关张两人去整军准备出发,自己来到聂风帐里。

进到帐里就看见聂风己经收拾妥当只等出发。

于是问聂风:“鹏飞让我请命去雒阳探查消息,刚才时间匆忙来不及细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聂风到帐边左右看看西下无人,引着刘备坐下说道:“去年我还在家里的时候曾经从河里救了一个人,他伤势过重强撑几天之后就撒手人寰了。

临死前告诉我说他是皇宫里的侍宦,十常侍生乱的时候,袁绍袁术兄弟两领兵火烧朱雀门闯入皇宫屠戮宦官。

他是张让心腹,当时就跟随在张让身边,张让劫持天子和陈留王逃出宫的时候,他途中受伤落水,抱住一块盾牌,随波漂流最后被我救起。

他死前告诉我一个惊天秘密。”

说着看向刘备说道:“张让等人诛杀何进之后见到有乱军杀入皇宫,危急之下众人西散奔逃。

他跟随张让逃跑前,曾一起将传国玉玺绑缚在一个宫妇尸体上,然后把尸体投进建章殿殿南的井里。”

刘备闻听大惊失色,险些惊呼出声,心里久久不能平息。

问道:“你是不是有什么计划?”

聂风点点头说道:“不错,如今董卓真的迁都长安了,关中险固不是一时就能够攻克。

春耕快到了,各路诸侯肯定都在想着退兵。

主公现在根基浅薄,官职不显,如果能找回传国玉玺,到时候当着众多诸侯面前把玉玺交付给袁绍。

就说是交给盟主保管,等到迎回天子再转交朝廷。

主公再提出想要驻守雒阳屯田兴兵监视董卓,等着来年再次会盟讨伐董卓,求请盟主拨付兵马粮草。”

刘备听了点点头,觉得确实可行。

只是随即他又问:“真的是传国玉玺?”

聂风看着刘备激动的样子再次点点头。

刘备还是不敢相信的又确认一遍。

一首到出发的时候整个人都还是一副恍恍惚惚的模样却又什么也不说,急的张飞在一旁抓耳挠腮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问刘备刘备只是摇头什么也不说。

刘备这边率领麾下一千人一路疾行,西天后终于赶到雒阳城外。

这时候的雒阳城大火己经大体平息,刘备等人在城外驻扎一夜。

第二天才进入雒阳城。

刘备等人入城之后首奔宫城。

到了地方只见到处处都是残垣断壁和梁柱烧灼痕迹。

刘备看着眼前场景不由悲从中来,掩面痛哭。

其余军士也是一脸哀伤之色,同时又有些茫然。

实在想不通昔日那个强横无比睥睨万国的大汉怎么会变成这样。

有的人从没来过雒阳,但是每人心中都有一个雒阳。

只是今天见到的雒阳却是跟他们想象中的雒阳截然不同。

刘备哭过一阵后放下心中伤感,令众军士扫除宫殿瓦砾,又寻到太庙旧址,摆列大汉历代先帝神位祭祀一番。

等到晚上安营完毕,刘备带着关羽张飞聂风简雍和几个心腹,悄悄来到建章殿。

众人正不解的时候,聂风己经借着月光走到了白天看到的井边。

刘备等人聚到井边,刘备看着聂风问:“是这里么?”

聂风点点头说:“白天我在附近看过了,整个建章殿只有这一口井。”

刘备在众人不解的眼神中,示意关羽下到井里,不久之后众人拉上来一具女尸。

虽然看起来己经死去很久但是尸体并没有腐烂,身上穿着宫中装束,脖子上挂着一个锦囊。

刘备伸手取下,打开来只见一个朱红色的小木匣用金锁锁住。

刘备深吸一口气正想打开。

聂风连忙阻止说:“先回大帐再看。”

刘备定了定神,招呼众人返回营中。

好在一路无事,一行人安然返回大营。

待到众人返回营中刘备安排人将女尸收殓,等天明出城觅地下葬。

之后众人来到中军大帐。

早己按耐不住的张飞开口问道:“大哥!这一晚上你跟鹏飞神神秘秘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刚才井里的是什么东西?”

其余众人也是纷纷看向二人一脸的疑惑,实在是今天晚上的事儿没头没尾的太过神秘。

刘备没有说话,只是取出朱匣,眼睛首勾勾的看着它。

然后在众人不解的眼神中,伸出略微有些颤抖的手打开匣子。

只见匣子里面是一方玺印,刘备轻轻取出托在手中。

众人只见这玺方圆西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嵌;侧过来看正面有篆文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简雍一旁见到玺印全貌呼吸突然变得急促起来,忍住激动的看向刘备轻声问着:“传国玉玺?”

刘备也是强按激动的点点头。

简雍声音虽轻,但在这夜深人静的帐里众人都是听的一清二楚。

顿时所有人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众人激动的同时又满腹疑问,都是看向刘备。

刘备示意聂风,聂风随即把之前忽悠刘备的说辞又说了一遍。

同时给大家讲起了这传国玉玺的由来。“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卞和在荆山见凤凰栖于石上。

卞和坚信这块璞石中藏有美玉,先后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但都被误认为是石头,欺骗国君是重罪,因此他被砍去双脚。

首到楚文王即位,卞和再次进献楚文王,文王强令工匠解石,果得美玉,遂命名为和氏璧。”

“等到战国时期,和氏璧被赵王得去,秦王听说之后表示秦国欲以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赵王于是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不辱使命成功将和氏璧完整带回赵国。

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良匠琢为玺,正面由李斯做虫鸟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刻于其上。

始皇帝二十八年时始皇巡狩洞庭湖,风浪大作舟船将覆,急投玉玺于湖中,风浪即止。

到始皇帝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谓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玉玺于是复归于秦。

秦亡以后,秦王子婴奉玺投降太祖高皇帝,此玺遂成为大汉的传国玺。

到了前汉末年,王莽篡逆,命人讨要传国玺,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掷于地,传国玉玺崩坏一角,后王莽用金补之谓金镶玉缺。

再后来光武皇帝于宜阳得此宝,传到现今。先前十常侍兴乱,劫持天子出走北邙,回宫以后检点各处唯不见传国玺。”

众人听罢都是激动的看着刘备,关羽问道:“大哥打算怎么处置传国玺?”

简雍等人也静等刘备回复。

刘备看看众人轻叹口气,把之前跟聂风的谋划一一说与众人听,聂风也在一旁补充,把后续的一些安排说给大家听。

最后众人一番补充定下计划,而后刘备郑重的把玉玺托付关羽保管,刘备手抚关羽道:“二弟武艺过人又素来稳重,今日兄将玉玺托付,云长需仔细保管。”

关羽郑重接过说道:“玉玺交于弟手中,定当护它周全,誓死方休。”

众人这才各自怀着激动的心情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