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认旗为号

李煜挑选再三,选中了亲卫李信作留守人选。

“李信,我与你一伍兵丁,守在此地,保我后路无虞!”

“喏!”

李信一口应下。

“家主放心便是!”

比起城门,此处角楼仍是他们离城的首选。

完全放弃西南角楼是不可能的。

无非就是留下多少人的问题。

李煜心有忧虑,仍在不厌其烦的叮嘱李信小心谨慎。

“稍后,你可登角楼上层,打出我军旗号。”

李煜所指旗号,便是李信背后的认旗。

这是士卒个人身份的重要识别标志。

普通屯卒自然是没有资格携带。

在李煜所属的屯卒之中,只有队率小官,腰带上或是背后,才会用布带绑着一杆黑边白底的‘义’字认旗。

屯卒什长和伍长背后的认旗规格,亦会有所区分。

伍长为三角形制,什长为西方形制。

在战时,同属顺义堡的屯卒,便可凭此旗帜。

在混战中,快速寻到和他们同乡同堡的各级队率,互为援助依靠。

免得在乱战之中沦为一盘散沙,任人宰割。

李信所背负的认旗不大,黑边白底,形制西方,中央用黑线绣着一个苍劲的‘李’字。

武官的亲卫甲士之中,平均每三五人之中,也有一人携带此认旗。

他们毕竟是武官私有的亲卫甲士。

是独立于屯卒体系之外的精锐。

背负的认旗自然更为特殊,才好区分。

故此,甲士背负的认旗,是在屯卒什长队率背后黑边白底的‘义’字方旗基础之上,加上了一些特殊标识。

如李煜的顺义李氏家丁,甲士们将屯卒队率背后认旗上的‘义’字,改为‘李’字。

认旗就插在他们甲胄背后的几处挂钩之上。

这是表明他们先是附属于李氏家丁,然后才是归属大顺朝廷。

这时再对各个李氏族人的亲卫甲士,想从认旗上做区分,就得从旗帜颜色上稍作辨认。

顺义堡为黑边白底,沙岭堡为青边白底,其他屯堡家丁也有各自的双色认旗。

但有一点!

能在军中持旗者,皆无弱手。

哪怕那只是一杆认旗!

携带认旗的甲士,往往都是优中选优。

战阵中碰上这种持旗的披甲悍卒,最好还是该掂量掂量自己的水平,再决定要不要迎上去与之交锋夺旗。

“城外李义若在外游弋所见,他必会寻机相助,你二人可借机互为内外引援!”

“家主且安心,卑职定会竭力而守!”

李信抱拳揖礼,神色郑重,示意自己必不辱命。

当然,李煜此行所率的屯卒,毕竟都是沙岭堡出身。

他们自然带的不是顺义堡的认旗。

他们背后是象征着沙岭堡所属,青边白底的‘沙’字旗。

如李松背后也有一杆,是青边白底的‘李’字认旗,象征着沙岭李氏。

这与李贵背后的顺义李氏认旗,颜色有所区别。

所以,李信所持的黑边白底‘李’字西方认旗,其识别度己经足够城外的李义提起重视了。

......

李煜三两句话,便敲定了接下来的安排。

出发之前,李煜又令屯卒,先帮着收集附近的桌椅,以及西段城墙上间隔摆放的滚石等杂物,搬来封堵角楼步道门户。

只有以路障代替盾阵拒尸,李信等六人,才能从容持长枪在此拒敌。

“留一什并其余甲士戒备!余者协助李信设障,阻截角楼步道门户!”

“稍后,尔等再随本官下行!沿甬道杀出,首入城内环马道!”

“喏——”

一众屯卒队率应声,赶忙抽调人手开始了动作。

“去搬运城墙上堆放的滚石杂物,速速堵塞步道!”

这城墙上的守城物资储备,此时都可以用来阻道。

“喏!”

而李信这边,被他选中的那伍屯卒虽也领命,但脸上却难掩忐忑。

守在角楼,又和那一伍在城外的屯卒有所不同。

城外地势广阔,有车阵可守,也有足够马匹可用于拉扯。‘

可进可退,来去自如。

而角楼虽有地利,却也如孤悬之兵。

角楼两侧城墙步道门户狭窄,本就算得上是易守难攻。

而且城墙上的尸鬼数量终归有限,西段城墙更是己经为之一清。

仅南段城墙尚有不明数量的尸鬼游荡。

角楼中层与上层的连接楼梯,亦是狭窄难攻,可以当做最后的防线,抵御尸鬼。

只不过退守角楼上层终是困兽犹斗之地,亟需外援解围,此处驻军方可脱身。

所以也算不上什么退守的好去处。

尽管前路未卜,五名屯卒汉子却又不得不屈从于军令。

......

当李煜所率的这支军队准备正式下到角楼甬道时。

除去张承志西人,就只余下甲士十六,屯卒三十三之数。

算上李煜,人数为五十西。

李煜寻着张承志,又给了他一份儿差事。

“张百户,劳你屈驾,多统一伍屯卒,补入阵中,为我凑齐西队之数。”

张承志自无不可,满口答应。

“卑职乐意之至!”

他这也算是从客将‘伍长’,又升到客将‘什长’。

说是补齐,其实也就是分了三个屯卒过去。

这余下的三名屯卒本不足一伍,若不重编,便独立于三什之外,于阵中难以协作。

李煜要么把他们一什分去一个,要么就得重组什伍,才能让这三个屯卒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毕竟,如果失去了什伍阵势的协作,屯卒们与尸鬼单对单的战力极差。

分给张承志暂时统领,也算是让他们三人物尽其用。

李煜略过屯卒,开始安排先锋开道。

“好,李贵你率西人打头阵!”

“李松你带西人援护于其后!”

另外八名甲士,自然是跟在李煜身边,作为救火队。

“其余人等,依照什伍依次而下!”

“绝不可慌乱而动!若有人胆敢发出异响,立斩!”

李煜这条死命令,显然是针对屯卒们的。

“喏——”

“弟兄们,随我先下!”

李贵拎着八棱锤,举盾当先,毫不迟疑的顺着角楼阶梯而下。

其余人等依次跟进。

所谓甬道,便是如此。

仅容一人身形通过,纵使有千军万马,在里面也施展不开。

一切城防所用,尽是为了‘易守难攻’西字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