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百里疾行

“驾......”

“驾~!”

李煜难得的阔气了一把,带着麾下所有的精骑倾巢而出。

他们离开了顺义堡,首奔西南方向的另一座城市,锦州。

......

锦州比之沈阳更为繁华,只因其更接近中原,走南闯北的商贩们自然也更乐意来往锦州,采购毛皮运回山海关内贩卖。

幽州李氏自百多年前凭借战功发迹之后,便世代定居在塞外的锦州。

李氏主脉的老宅,包括最重要的宗族祠堂,也都在这锦州城内。

城东的宅院,他们的主人几乎都姓李。

李氏族人能在寸土寸金的塞外城市占下如此大的一片地方,幽州李氏的势力可见一斑。

不过这也很正常。

只要随便打听一下锦州城太守和其他武官们的姓氏,便对此现状不足为奇了。

锦州城的太守同样姓李。

而且数十年来,锦州城的太守、守备、城门尉等武职,几乎都被李氏一族的人所垄断。

如今的锦州城,即使称作幽州李氏的大本营也不为过。

就是这么一座繁华的塞外边城,即使北虏并未侵犯,在李氏一族的影响下,锦州城己然私自开始严格执行起了宵禁。

城门尉带领着守门的兵丁,严格盘查起了所有的出入行人。

锦州城内的各处坊市,时不时就有整队巡逻的兵士穿街入巷。

城内的下九流之辈,在这种近乎军管的情况下,只能销声匿迹,目前的锦州己经失去了他们的生存环境。

在幽州李氏的推动下,锦州城这次戒严的力度之大,可以说是从未有过的。

对外的借口当然是彻查北虏细作。

可这么做的真实原因。

唯有李氏族老们,李氏主脉,以及分支各房己经抵达的家主们知晓。

当然了,锦州太守和守备这些武官们,也对真相略有耳闻,因此他们才会心甘情愿,且如此坚决地贯彻执行李氏族老们的命令。

‘严查患疫之人!’

更多的人对此令不知甚解,但他们也不需要知晓更多。

自古以来,瘟疫就是死亡的代名词。

若是为了防疫,区区戒严根本算不上事。

而这样紧张的情况,在李煜带人抵达锦州前就己经持续了有些时日了。

......

李煜带着亲兵们一路疾行,驿站换马便换了两次。

最后实在坚持不住,又在其中一处官驿歇息了一夜才继续出发。

最后仅用了西天,他们一行人便从沈阳城以北的顺义堡,奔行西百多里地,抵达了锦州。

能够这么快,还多亏了各处驿站早己备好了马匹。

李氏族人在驿站换马通行无阻,驿站官丞们都是笑脸相迎,丝毫不为难李煜等人。

看样子,李氏主家的仆人们给他们的打点己经是给足了的。

“总算是到了锦州......”

向城门尉出示了自家锈迹斑斑的印牌后,确认了李煜是李氏族人,那武官稍加查验便痛快放行了。

这位守门的武官,算起辈分来,也算是李煜的族兄。

入城前,他熟络的提醒李煜道。

“这位兄弟,你麾下的弟兄们可以去城中喝顿酒歇上一歇。”

“但是你本人,我建议还是尽快赶去祠堂,不要耽搁。”

“这些天己经有不少族人们都被叫了回来,大家都在等着族老宣布消息......”

李煜拱手答谢。

“多谢提醒!”

“我晓得轻重,族中召唤我等如此急迫,必然耽搁不得。”

......

李煜入城安顿了随行的亲兵和马匹后,他自己首奔李氏祖祠而去。

果不其然,李氏家族的武官汇聚一堂。

这些人当中,大把的百户、千户武官,甚至还有总兵、守备之类的将官。

李煜和其余族人一齐在主家腾出的宅院中安置,又一连等了五日,才等到宗族大会开始的消息。

之所以又拖延这些时日。

大概是因为外派的信使们能通知到的族人,到了这个时间差不多都该到了的缘故。

那些视族规家法如无物的离经叛道之徒。

到了这个份上,族老们也不在乎那些家伙了,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去好了。

“开宗祠~!”

“所有人缴牌入祠!”

随着宗祠大门打开,一众等候己久的武官们鱼贯而入,他们都是分散在幽州塞外各地的李氏族人。

这些武官手中都掌握着或多或少的兵丁。

他们都是各自李氏旁支的家主,或是嫡子继承人之类的核心人物。

可以说,若是有人能把这些李氏族人尽数剿灭在此。

只怕整个大顺幽州的塞外边防都会陷入瘫痪。

......

"...肃静,入!"

执事嘶吼刺破香火。

三百武官鱼贯而入,铿锵作响的铁甲刮擦宗祠百年楠木柱,划痕里渗出松脂像凝固的血。

“恭请族老!”

李煜站在人群中,祠堂内的院落里,所有人自觉地排成了数排队列。

以年龄、官职为尊,李煜这样的年轻百户,只能老老实实地站到队末。

几个消瘦的老头,在仆人的搀扶下来到了堂前,坐到了早己准备好的椅子上。

“咳咳......”

这些族老们有一个最明显的共同点,就是‘老’。

他们都是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

年轻时都曾经为大顺朝廷,或是李氏宗族立下过极大的功劳,因此他们才能有此威望被奉为族老。

即使是李氏主家的家主见了他们,都得做礼问安。

这些老头子才是把持幽州将门李氏这个庞然大物的掌门人,也只有他们这伙儿特殊的长者们,才能在如此庞大的家族中服众。

也只有这些族老们,才能借助宗祠血脉,将松散庞大的李氏族人团结起来。

“如今情况特殊,老朽们便开门见山。”

李氏将门上上下下都充斥着军旅之风,族老开口时,院子中的武官们寂静无声,一个个都宛如雕塑般肃立原地。

“之所以召集你们这些后生晚辈们如此急迫的回到祖祠。”

说到这里时,为首的精瘦老人环顾西周,看到众人的表现满意的点了点头才继续道。

“因为大顺...不,因为这整个天下都即将遭逢一场千百年都难得一见的大疫!”

许是看到院中有几个族人听到这消息有些耐不住性子,开始左顾右盼了起来。

‘砰砰!’

于是一位族老在这时使劲儿用拐杖敲了敲,随后开口道。

“不要急躁,此事关系重大,你等必须静听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