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大山村活动广场上,一群幼童们在嬉戏打闹着,他们跑来跑去,嘴上还唱着新学的童谣。
“大伙儿手脚都麻利点,等会大人们就都要来了。”
林村长的大儿子林伯成,带着人在布置广场。
大山村的水泥路和水泥房均己建成。今儿多个地方的县官及里正们,都会过来观摩。
林村长等人十分重视这次“大检阅”,势必要将大山村最好的一面全都展现出来。
活动广场的地面也用水泥铺平了,几棵老树下,还放置了一些石桌、石凳。村民们可以坐在这边歇息、闲聊、下棋等。小孩们则在旁边的空地上,嬉戏玩闹。
“伯成,你这安排的怎么样了?学堂那边都准备好了吗?”
林村长神色匆匆地走过来问道。等会要面对那么多大官,他这心里紧张的很,就怕出了什么纰漏。
“爹,这里都弄的差不多了,学堂那边我也都知会过了,您就放心吧!”
“不行,我还是得再去看看。”
说罢林村长又匆匆往学堂那边走去。
……
通往大山村的乡路上,出现了几辆马车。
“大人,您看!这就是苏县令所说的水泥路吧?”
马车里坐着的县官听后,探出了头,入眼的便是那平坦整洁的水泥路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停车!”
马车停下后,只见那县官急忙地走下马车。他脚踩在水泥路上,心中激荡难抑。
他以前走过的乡路,到处是坑洼。一到下雨天,坑里积满污水,实在难以让人下脚。
而如今,这临安县大山村的路竟能如此平坦宽阔!
他压制住心中的情绪,再次坐上马车,命仆从继续前行。
这边林野也带着苏恒等人,走进了大山村。
苏恒看着这宽敞如银带的水泥路,蜿蜒伸展至大山村每一户人家,让这个宁静的村庄显得愈发整洁。
路旁农家小院里,女人们在忙活,孩子们在打闹,显得格外温馨。
曾经村里那一条条泥泞不堪的土路,如今己蜕变成与外界连接的通畅大道。
和之前相比,大山村百姓的生活也己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其他官员的陆续抵达,林野和林村长带着众人依次参观大山村各个地方。
“这里便是我们大山村的葛根粉厂,厂里的伙计们一部分是大山村的村民,另一部分则是来自于周边几个村庄。”
葛根粉厂的工人们,看到这些大人,急忙下跪行礼。
苏恒见状让他们都起身,继续做工。
“这是我们大山村修建的第一个工厂,所以有些地方还存在不足,后续还要改善一番。”林野谦虚的说道。
“光是这样,就己经很不错了。”
苏恒等人都纷纷点头称赞。
随后林野又带他们去了红薯粉厂和榨油厂。
“这榨油机妙啊!苏大人,可否让林主吏椽帮我们信阳县也研制一个?”
“好说,好说。”
……
“天地苍苍,乾坤茫茫,大盛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苏恒等人刚走进学堂,耳边就传来了朗朗读书声。
他们从门口看去,便见一众学子们在跟着夫子朗诵着林野改编的“少年中国说”。
“好一个少年强则国强!”
看着这群朝气蓬勃、勤学不倦的学子们,苏恒等人不禁想到了自己年少求学时的模样。
“藏锋起笔,中锋行笔,提按运笔……”
女子学堂这边,夫子带着女孩们在练习书法。
林苗苗的字是女孩中写得最好的。她的小楷是林野手把手教的,横画舒展如古琴余韵,竖笔短促若断金切玉。
于是,李夫子便选其做代表,将她写的字拿出来给苏恒等人过目,几人看后连连点头。
“行笔虽还有些不稳,但这个年岁能写出这样的字,实属难得!这是谁家的女娃?”
对于一个小小村庄,有这样一位对书法颇具天赋的女孩,苏恒也是很意外。
林村长和李夫子齐齐看向林野。
林野见状拱手道:“多谢苏大人谬赞,小妹这字在诸位大人面前,实属是班门弄斧了。”
苏恒听后高声朗笑道:
“哈哈哈!我就说这字看起来有些眼熟。你的小楷写的就甚好,令妹的字也颇有你的神韵在。”
参观完学堂,林野又带着众人去了医馆,随后又来到村东头活动广场。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贴窗花,点鞭炮,回家过年齐欢笑……”
小铁蛋等一群小娃娃们站在一起,摇头晃脑、奶声奶气地唱着林野教的《腊月歌》。
苏恒等人看到这些可爱的稚童们,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笑意。
所谓老有所依,小有所乐。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牵动着千家万户。
这是苏恒这些父母官,最想看到的一幕。
最后,他们来到了大山村新盖的村委会。
“这就是用那水泥盖成的房子?”
众人皆被这堪称“现代工业化建筑的杰出代表”的水泥房震撼到了。
水泥房的窗户都安装上了玻璃。阳光透过宽大的玻璃窗,洒向房间的墙面、地面上,形成了影影绰绰的唯美光影,让整个室内都通透无比。
苏恒等人在房屋西处走动研究着,他们看着每一处地方都觉得新奇。
“这水泥房整体性能稳定,不易开裂、变形、漏水,还可以防震,防热,防风、防火、防腐,坚固而耐用。”
林野为他们介绍着水泥房的优势。
苏恒走至窗边,在屋内往外看,入眼的便是几棵梅树。梅花娇艳盛开,散发出阵阵清香。
“引阳光入室,与风景对话,这房子建造的还挺雅致。”
参观完各个房间后,林野带众人来到会议室。
一张大方桌上,摆放着斟好的热茶和各色糕点果脯。
“各位大人一路也辛苦了,在下准备了一些茶点,我们坐下慢慢聊。”
众人落座后,苏恒率先对大山村的逐项建设进行了高度肯定。其他地方的县官和里正心想,这大盛朝,怕是没有比大山村更富裕的村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