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左手权力,右手财富

因为林野上奉的黑火药,临安县采石、伐木和矿山爆破等事项的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再加上林野递出的“投名状”——玻璃和水泥的制作方法。

苏恒对其进行了封赏,他任命林野为“主吏椽”,就是县令的助手,相当于现在的县委办公室主任。

林野现在虽在县衙挂职,但主要精力还是用于火药、水泥、玻璃的研制。

徐里正徐裴山也荣升成了徐县尉,主要负责临安县的治安维护、地方官员监督、税收等。

大山村减免了三年的兵役和赋税,未来大山村若有学子参加科举,也能由县里举荐。

林野觉得这是他穿越以来获得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从大山村到青石镇再到临安县,从农家子到商户再到官吏。对于林野来说,他正在从创财阶段过渡到守财阶段。

所谓,财本无辜,然无权以驭,则为祸之根苗。

明初江南首富沈万三从盐商到海贸霸,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积累了巨额财富,但最终因为缺乏足够的权力和地位,被皇权盯上,倾家荡产,甚至满门抄斩。

林野不想成为沈万三这样的倒霉蛋。

在古代,权力往往与官职、地位紧密相连。所以林野才一步步与林村长、徐里正、苏县令建立捆绑关系。当然,他的野心也绝不仅仅只到临安县。

而让其耗尽了手上钱财的军工厂和死士队,是他隐藏在众人面前的最大底牌。

……

从临安县县衙出来后,徐裴山拍了拍林野的肩膀,对其说道:

“小野啊!我当初果然没有看错你。今日义父我也算是沾了你的光了!”

林野谦虚回道:“义父,您折煞我了。若是没有义父您的扶持,我今日也不会有这样的造化。”

徐裴山听后,心里很是熨帖,对林野更加满意了。他有种首觉,林野的秀场绝不只是一个小小的临安县。

所谓水低成海,人低为王。

保持谦逊的态度,一辈子都会有贵运相随,贵人相助。

所以,到今日,哪怕林野身边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接人待物依旧保持谦逊。

大山村,林家。

“哎呀!林老弟,你家小野可真是了不得啊!”

林村长得知县里对大山村的赏赐后,立马带着一众村民来到林家致谢。

三年的兵役和赋税得以减免,对于大山村这些人家来说,那是天大的恩赐了。

他们不用再日日担心家里的男丁服役后,会受伤或丧命。也不用担心缴纳赋税后,家里的粮食是否能够维持温饱了。

“你家林野是我们大山村所有人的大恩人啊!”

村民们纷纷要向林家人磕头致谢。

林父等人对此都显得有些无措。他们也没想到林野能被县令赏识,得此恩典。之前徐里正收林野为义子就己经让他们欣喜若狂。

现在林野成了主吏椽,林家是真的改换门庭了,大山村人也是真的沾到光了。

大山村人对林家是打心眼的感激,几个月前他们还在为如何不被饿死而发愁。现在家里有余粮了,手上有银子了,连孩子们都有书读了。这是他们之前,做梦都不敢想的。

在大山村林家人沉浸于一片喜悦中的时候,柳树村钱贵家则是愁云惨淡。

林三花最终还是因为太想要儿子的缘故,接受了秦蓉。她想着,只要忍到秦蓉生下儿子,她便将其扫地出门。

那秦蓉当然也不是个善茬。她仗着自己的肚子,在钱贵家什么活都不干,比林三花还像个女主人。她还经常使唤春妮几个,给她端茶送水。

只要林三花母女几人一不如她的心意,她就嚷嚷着肚子疼,使得林三花不得不妥协。

林三花有气无处发,便只能在背地里对钱贵又打又骂。

钱贵近日也是苦恼的很。秦蓉私下怂恿他将林三花藏在家中的银子偷出来给她。若是他不答应,她就将肚子里的孩子拿掉,让他痛失儿子。

钱贵一边害怕林三花发现家里银子少了,饶不了他。另一边又担心秦蓉真的把他的儿子流掉。左右为难之下,他竟跑去老钱家求助。

钱老头等人自然是对钱贵不断强调儿子的重要性。

“反正家里的钱以后都是你儿子的,早点拿出来和晚点拿出来有何区别?更何况,谁家的存银不是掌握在老爷们手里?那些银子本就不该由林三花拿着。”

经过老钱家人的挑唆,钱贵胆子也变大了。他趁林三花出门时,在房内翻墙倒柜,但也只找到了五两银子。

这也亏得林三花当初听了林野的话,留了心眼。

她将家里一半的存银都交由林母代其保管,又拿出了一部分银子,分给了春妮几个。让她们不要告知任何人,把钱留着以后做嫁妆。剩下的银子,她分散藏于家中多个地方。

所以钱贵才只寻得了五两银子。

钱贵将银子交于秦蓉后,秦蓉十分不满,她觉得钱贵肯定是在糊弄她。当初她可听钱富他们说,钱贵一家收葛根至少赚了大几十两。

她再次威胁钱贵,少于五十两银子,她就喝药把孩子流掉。

钱贵翻遍了屋子,是真的找不到银子了,于是便打起来了收葛根所用货款的主意。

……

林野这边筹建玻璃厂和水泥厂。

考虑到制作玻璃的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长石和纯碱。水泥原料是石灰石、黏土、炼铁矿渣三种。

林野便将工厂建立在一个沟壑纵横、起伏不平的荒地上,旁边的山就是优质的石灰石矿,是生产水泥和玻璃得天独厚的优良矿区。

并且选在这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也能避免这两种工厂后续产生的污染问题,影响到周边的百姓。

不过如此一来,厂里伙计的生存条件就有些艰苦了。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只能住在窝棚里。在山坡上埋锅造饭、露天就餐。

除了基础的米面粮油,林野还为他们准备了肉干、菜干、方便面、压缩饼干等。

这些工人都是从临安县各个村庄招来的壮劳力。对他们来说,在这饥荒年,可以吃饱饭,还有工钱拿,受点苦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