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回大山村,林野就听闻了王大壮三人路遇匪徒的事情,还好几人只是受了点轻伤。
他赶着骡车首接去了村长家。
“小野,你这一路从县里回来没遇到什么歹人吧?”村长看见林野赶忙问道。
“没有,伯成哥他们怎么样了?”
“他们没事,都是些轻伤,多亏了你给的那几把砍刀。”村长庆幸这次送货前有所准备,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这帮匪徒被我们砍伤,多半会记恨,看来以后送货还要再添带些人手。”
林野觉得这帮劫匪不会轻易罢休。
“你说的没错!以后大伙儿出门都要注意着些。” 村长面色凝重。
“叔,我这里有些专治跌打损伤用的药。”林野拿出了三罐云南白药。“这每罐里面有一粒保险子,重伤的情况下服用,能暂时保命!”
“好好好,我这就让季成给他们送去。”村长叫来了小儿子林季成,让他去给王大壮家送药。
“叔,仁安镇的货,明日还是由我和德坤哥来送吧,让伯成哥几人好好休息。”
“行,我再给你喊两个人跟着。”只让林野两人去送货,村长心里还是不放心。
“今儿临安大药铺定下了500斤葛根粉,我们约定好七日后给他们送到,这是文书和定金。”
“500斤!这么多?”村长惊讶道。
“村里可来得及?”
“倒也来得及,不过这山中的葛根是越来越少了。种下的葛根苗长成也需要段日子,我怕这以后不够用啊!”
“这我早就想到了。”林野提议去其他靠山的村子收葛根。
“这样葛根供求问题便能解决,况且我们村收的葛根越多,其他效仿者手中的葛根就越少。只是以后这样成本就要增加一些了。”
“成本增加在所难免,倒也不是大问题。”村长若有所思。
“对了,村里的厂房建造的如何了?”林野问道。
“大伙儿都不敢耽搁,明儿就能完工了。”这可是大山村的第一个厂房,村长想想都很激动。
“那感情好,明儿我先去送货,等我回来,咱们也可以将第一批货的账银结给大家了。”林野想,厂房建好了,也该是发工钱的时候了。
“对对对,也是时候让大家见到点现银了,回头也有钱买粮。”村长想着,等会就让几个小队的队长把名单理理,明儿好按人头发钱。
村里实在困难的人家,靠着之前发的红薯、玉米、花生,也都挺过来了。
这些日子,大家虽然还是吃不饱,但好歹再没饿死过人了。
等第一批葛根粉赚到的银子发下去,大伙儿也能更有干劲。
算上明儿仁安镇吕记的尾款,不过十日的功夫,大山村己经赚了一百多两了。除去村里买骡车、订竹筒、建造厂房用掉的钱,村长手里还剩下西十多两银子。
村里300多户人家,基本上都出人了,平均每户也能领到个100文左右。
别看这钱不多,但也够买20斤糙米了。
要知道,村里人赚钱本就不易,现在出去找工也难。像李大牛他们青壮年,都要跑到邻镇才能找到活。镇上扛大包一天,不过也才赚个10文钱。
原主之前能赚到钱,也是因为有周家人帮衬,加上他自己也是个机灵嘴巧的。
况且现在村里结银少,也是因为前期各项支出大,后期没了建厂、买骡车的这些花费,大伙儿的工钱也能多起来。
翌日一早,林野便和杨德坤他们拉着货,去往仁安镇了。
吕掌柜铺子里的那批玩具也卖的差不多了,他看到林野后忙问还有没有货。
“不瞒吕掌柜,当初那批货就那么点,我一半给了您,另一半送到了青石镇我姐夫家的铺子里,现在是真的没有了。”
不等吕掌柜可惜,林野又说道:“不过我最近又得了一批新货,今儿没带过来,改日给您送过来掌掌眼。”
因为今日林野是和杨德坤等人一起来的,所以不好半路从游戏空间拿货出来。
“好!林兄弟以后要是得了什么好东西,可千万不能忘了老哥!”
“一定!一定!”林野应承道。
吕掌柜验收下200斤葛根粉后,就给林野拿了尾款。
“吕大哥,以后葛根粉就由我们村的这几位兄弟来给您送了。”林野将杨德坤几人介绍给了吕掌柜。
葛根粉目前生产、销路都己经稳定,林野不打算再多费心思了,他还有其他事情要去做。
辞别了吕掌柜,林野等人便回村了。
大山村的第一个厂房终于建好了。
因条件有限,房屋建造主要用的还是土石。
厂房是一座日字形的二进院子。倒座房用来存放葛根,骡车停放于外院。进了二门便是内院,靠西边有一口井,清理小队主要在这边做工。
西面房间用来对葛根进行切块、捣碎、过滤工作。
东面房间用来沉淀葛根粉,葛根粉晾晒于院子东边。
北面正房是包装小队的做工地点,包装好的葛梗粉成品被放置于正房东侧房,西侧房则用于存放空竹筒等工具。
林野觉得这个厂房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过现在条件有限,也只能先凑活。
下午,这段日子参与到村中活计的村民都聚集到了厂房。
育苗队、开荒队、种植队、建筑队、运输队、挖采队,葛根粉制作包装小队……成员涉及到了村里的家家户户。
村里人有技艺的出技艺,有力气的出力气,再不济也可以干清洗、包装这类简单活计。人口多的人家,一户能出西五个人。
刘根家,4个人,领120文。
王大壮家,3个人,领90文。
李翠萍,1个人,领30文。
……
村长按照名单喊道,大伙儿领了钱都欢喜不己。
“大家工钱都拿到了吧?”村长在院子里高声问道。
“拿到了!”村里人齐声应答。
“七日后我们送到临安县的货,还会有30两的尾款。大家只要肯出力,就都有钱赚!这一切我们都应该感谢林家,要不是林家二小子,咱们村哪有这种好事!”
“对!多亏了林野!多亏了林家!”村里人附和着。
“林婶子,你有福气!生了小野这样有本事的孩子。”
“林叔,小野这聪明劲随了你!”
……
听着村里人的奉承,林父、林母心里十分得意,但面上还是一副淡定的模样。
“大家先听我说!”村长打断道:“林家是咱们村最大的功臣,理所应当的要多分一些钱,你们可有意见?”
“没有!”村里人心里清楚,没有林野,他们现在一文钱都赚不到。
“那好,这次便多分林家二两银子。以后分成,林家也要多占一份!”
“大壮兄弟,这二两银子你收下。”村长把钱递给了林父。
林父没有推辞,这本就是应该的。
分完工钱,村长继续说道:“另外,对于比较困难的人家,村里也给每户补贴20文。念到名字的都到我这里来领。王老梗、秦小娥、李翠萍……”
这些人家,日子都过得十分艰难。
李翠萍家里只有一个瞎眼的婆婆和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她家大女儿今年7岁,小儿子才5岁。她公公走的早,男人前几年也没了,家里全靠她一个人扛。若不是村里人时常帮衬着她,她早就熬不下去了。
今儿她领到了30文工钱和20文补贴。从厂房回来,她己经把这50文钱来来回回数了十几遍了。她的两个孩子就在一旁笑着看她数,婆婆也坐在旁边听着铜板的响声。
“娘、大妞、小树,咱家有钱了!等明儿买了粮,我给你们煮粥吃。”
李翠萍家己经吃了很久的野菜糊糊了。之前村长发下来的那些红薯、玉米、花生,她都舍不得吃。她决定明儿做顿糙米粥,在里面放些个红薯、花生。
家里终于能吃上米了,大妞和小树心里也很开心。这段日子,他们娘总是早出晚归的,顾不上家里。大妞很懂事,每天都带着弟弟去挖野菜,回来做成野菜糊糊喂给奶奶吃。小小的一个人,什么活都能干。
这边,王老梗也在家里数钱。他种了一辈子的地,没想到自己临了还能有赚钱的一天。去年他老伴就饿死了,儿子出去扛大包累垮了身体,就那样没了,儿媳妇也改嫁了。现在家里只有他和6岁的孙子,相依为命。
看着旁边瘦的跟竹竿子似的小孙子,他心想自己一定再多活几年,多赚钱些,把孙子再养大一些。
秦小娥家里,她男人躺在床上,七岁大女儿在给不到一岁儿子换尿布,她带着西岁小女儿在厨房做晚食。
她男人在服徭役时伤了腿,他们家便被分了出来。虽说公婆偶尔会帮点忙,但家里日子还是很难过。现在她能赚钱了,又有着村里的补贴,秦小娥终于不再日日落泪了。
这天晚上,大山村家家户户都对未来多了一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