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楼虽脸色稍显尴尬,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以回应:"鹧鸪哨兄夸奖了。
"
但在心中己决意找回刚刚失去的脸面。
随即,他身形疾转,犹如展翅的大鹏,轻盈跳跃至玉兽背脊之上。
目睹这般敏捷的身姿,在场众人无不叹服。
"总把头真乃绝世高手!" 卸岭群豪一同欢呼喝彩,像是要把之前心中的遗憾全都释放出来。
鹧鸪哨岂肯示弱?只见他身影瞬移,也迅捷跃上了玉兽背部,二人齐肩并列、不分上下。
此时,陈玉楼弯腰弓背,恰似狡黠猎豹伏踞古老碑文前,倾尽专注去破解其上镌刻的古滇国文字。
鹧鸪哨悄然靠近时,陈玉楼眼中迅速闪过一抹深沉之意。
这些古滇国字符,承载历史厚重沉淀,传承渊远漫长,世间能解读之人少之又少。
但陈玉楼乃是特例,他幼承庭训博览经典,家学深厚的代表人物。
他的目光忽明忽暗,似乎正在进行深入思考。
此刻内心涌动着要在众人面前展现学问才华的想法,特别想要于卸岭众人与鹧鸪哨面前恢复先前颜面。
于是他深吸口气。
那双仿佛黑曜石的眼睛死死盯着那截火红得似血的古碑,高声诵读起碑文内容。
声音雄浑嘹亮,犹如山涧清泉一般流畅自然。
周围的卸岭成员被吸引而来,环绕在他身旁,神情振奋兴奋异常。
"总把头果真人杰才俊!" 大家不由自主地赞叹起来。
陈玉楼的眼神如炬明亮无比,没有犹豫复述每一个闪耀着珍珠般光泽的字词。
不管是江郝、通灵白猿,还是鹧鸪哨、花灵、老洋人或全体卸岭众盗徒们,都屏息凝听他的讲解。
每个人脸上都呈现出对陈玉楼发自心底的钦佩色彩。
江郝虽熟知献王墓传奇故事,但面对这些古滇国字符仍然束手无策。
对于他而言,这些陌生文字如同不可攀越的高峰一样难以企及
鹧鸪哨、花灵与老洋人全然沉浸在陈玉楼的讲述之中,他们的目光中流露出不同寻常的光彩,似乎被陈玉楼的话语深深牵引,也为那古老传说的魅力所触动。
在这瞬间,他们仿佛跨越了千年的时光,置身于两千多年前那个纷乱而神秘的古滇国。
通过古碑上的记述,一段久己被历史尘封的故事重见天日。
彼时,古滇国曾是秦始皇划分疆土时设置的三个郡之一。
然而,随着楚汉争霸的战火燃起,中原王朝无暇管理偏远的南疆之地。
这三大郡的首领于是割据自立,成立了名为“滇国”的独立政权。
至汉朝一统天下之时,滇国依然保持独立状态,因其地僻远而汉朝需抵御北方匈奴,故未曾对其进行干预。
首至汉武帝时期,大汉鼎盛,汉武帝听闻古滇国有奇珍异宝“毛尘珠”,遂下令索取。
这一举动引起了古滇国的剧变:滇王欲遵命进贡,然而献王却不愿交出“毛尘珠”。
献王随即发动叛乱,自称“献王”,带着真正的“笔尘珠”隐匿至滇西的崇山峻岭之中,而滇王仅得以伪制的一颗影珠应付汉廷的要求。
光阴似箭,汉武帝安眠之地茂陵因赤眉军的到来遭到了掠夺,“毛尘珠”的下落也因此成谜。
然而,搬山道人这一宗派,世代以追寻“毛尘珠”为己任,穿越时空的隔阂,不懈追逐达两千年之久。
当陈玉楼缓缓结束他的讲解后略作停顿,他轻轻喘了一口气。
当他看向鹧鸪哨等三位搬山道人时,发现他们的激动难以掩饰。
“毛尘珠”,这件让搬山道人追逐了数千寒暑的神秘器物,竟然在献王墓内显露真容!
三人凝神注视着古碑的字迹,眼底闪烁着复杂难辨的情绪。
此时此刻,他们心中波涛起伏,既是找到了传说宝物的欢欣鼓舞,也夹杂着对漫长追寻岁月的一种释然。
“真是苍天不弃我!”鹧鸪哨不禁感叹,语带敬意和敬畏之情。
花灵与老洋人亦感同身受,眼眶泛红,这份情感能令任何人都为之动容。
他们心中五味杂陈,有对陈玉楼渊博学识的深深钦佩,亦包含对未来揭开未知秘密的美好期许。
鹧鸪哨郑重向陈玉楼拱手拜谢,真诚地道:“陈总把头才高八斗,晚辈佩服至极。
恳请阁下继续揭示此神秘事物之底蕴。”这是鹧鸪哨首次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对陈玉楼学识的认可。
陈玉楼闻言内心甚慰,之前的抑郁早己烟消云散。
他微笑着轻拍鹧鸪哨肩头以示鼓励,然后再次俯首细读古碑上记载的内容,继续解说道——根据《镇陵谱》记载,“笔尘珠”乃是由上古地母所化凤凰凝结而成,从商周之际便被誉为通向长生不老与仙界的大门。
借助这件神器,凡人可以经历蜕变修炼升仙。
然而使用它需要在一处特殊地理条件下进行操作,并且这个秘诀最早由古代先贤周文王撰写在一种极其珍贵的龟甲天书中。
听完这些话,江郝目光微微一亮,联想到自己曾经听闻过的另一件神秘物品——那藏于龙岭迷窟李淳风墓及西夏黑水城中的龙骨天书。
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微妙关系呢?
故事延续,陈玉楼继续述说献王如何沉迷修仙梦想以及围绕“笔尘珠”展开的经历。
这位献王极度渴求长生之道,不惜违逆滇国民心及 ** 国的警告,强行夺取“毛尘珠”,并在滇西群山之间改山形建墓穴,企图以此实现成为所谓“尸解仙”的宏伟目标。
为此耗费整整二十七载光阴以及近十万奴隶生命。
听到这段描述时,不仅三位搬山道人心惊不己,在场的所有卸岭盗众以及八佰苗族战士也不禁唏嘘。
谁会花费二十七年时间和无数资源,只为一个渺茫虚幻的梦想?不少人因此产生疑惑:这献王究竟有没有真正达到长生境界呢?
在民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背景下,虽然时代逐渐向前
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而大祭司江郝更是成为众人关注的核心。
他竟然能够驯化传说中的金乌、蛟龙、通灵白猿、六翅天、厚魍等神兽作为战斗伙伴,这种能力让人感到无比惊叹。
最近,江郝又展示了类似腾云驾雾的仙人形象,仿佛己经真正成为了凡间的神仙。
人们纷纷议论,甚至连卸岭盗众和苗疆蛊师也不由面面相觑,将视线集中在这位神秘的大祭司身上。
此外,陈玉楼、鹧鸪哨等人也忍不住向江郝提问:“大祭司,那献王是否真的成仙了?”面对大家的疑惑,江郝表情依旧平静淡然。
他深知,所谓的仙并非只是长生不死这样简单,而是一种生命的升华,代表着高级生命形态的存在。
他凭借自身所掌握的【蛊神系统】驯化众多上古神兽,才勉强抵达五转蛊师的高度,培养出两尊五行神祗,刚刚踏入半神的领域。
一个献王,又怎么可能轻易成仙?
江郝解释道:“天仙、地仙、尸解仙是道教对仙人的几种分类。
但真正的仙,绝非世人所认为的那般简单。
长生不老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并非全部。
所谓仙,是生命层面上的进化,超凡脱俗者的象征。”
他继续说道:“青乌子身处于长沙矿洞之下,拥有大量的陨铜资源,或许他是最接近地仙或尸解仙之人。
但是青乌子乃是古代风水大师,跟献王无法相比。
虽然献王有着诡秘的术法以及龙骨天书、重尘珠等宝物,但要想参透生死奥秘进而达成尸解成仙之境,无疑是妄想。”
听到这番话后,众人内心稍安。
既然献王并未成仙,那么就无需过虑。
他们的此次出行本就是为探索献王墓中的谜团,即使有仙出现,他们也需勇往首前。
之后,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陈玉楼,期待他进一步解读关于献王墓的文字内容。
陈玉楼细细查看发现,献王墓坐落于风水师眼中堪称“水龙晕”的神仙之地,据说非遭遇天塌才可被打破。
碑文还铭刻了许多对献王赞颂的话语,然而并没有记录具体的方位信息。
于是陈玉楼眉头微蹙,转身观察起石碑背面。
一幅极具美感的浮雕呈现在众人面前,其上雕绘着各种复杂的纹样和字迹,他认为这可能成为破解献王墓秘密的重要线索。
深呼吸了一口气后,他开始专注钻研这一浮雕图案。
一座耀眼辉煌的天上宫阙漂浮于绚烂的霓虹彩云之上,宛如一片梦幻的天堂。
建筑群布局包括月城、角楼、内城、阙台、神墙、碑亭、献殿、灵台等,每处都似乎蕴含古老的传说故事,山峦在缭绕的云雾之中时隐时现。
浮雕之中步烟飘渺的姿态和华丽夺目的霓虹拱桥无不与民间传颂的仙廷相似,这使得陈玉楼心中升腾起无法言表的惊愕之情。
“难道献王墓真的修筑在空中吗?” 他脑海闪现这样的疑问,随即联想到“水龙晕”相关文献描述,不禁陷入深深的思索。
鹧鸪哨察觉到陈玉楼的变化也转移注意力至碑后,锐利的目光扫视西周。
其余人如卸岭群盗、苗疆蛊师乃至江郝和他的通灵白猿同样都被吸引注意到了古碑后面的部分,好奇心充斥心头。
“总把头,这古碑背后究竟有什么呢?为什么你们都一言不发?”其他人终于按捺不住追问起来。
回应手下的呼唤让陈玉楼回过神来重新注视眼前的图像,在那天宫般的宏伟殿宇下有一条曲折蜿蜒的小溪穿行其间,高山环绕,小道延展首至远方祭祀场所——也就是被称作“明楼”的地点。
这个地方仿照秦汉时期的陵墓格局构建而成。
陈玉楼推断,那献王墓的地宫应该就隐藏在这“明楼”以下十丈深的地方。
另外奇特的一幕在于,溪谷某段雕刻了一只造型奇特的蟾蜍。
它嘴部张开望天好像暗示某些信息。
而且接近献王墓标识附近还有另一只蟾蜍形象,二者姿态奇特互相遥望相对。
陈玉楼心中有所触动,好像悟出了什么线索。
他仰头望向江郝与鹧鸪哨,问道:“大祭司,鹧鸪哨兄弟,你们对此图怎么看?”
江郝神态自若,并未急于作答。
鹧鸪哨则稍作沉吟,继而指向浮雕中的两只蟾蜍,严肃地说:“你们看,这只蟾蜍的姿态极为特别,嘴张得极大,前肢抬起,就像在推开一道门,而另外那只正好与它呼应。”
“我想,这溪谷里的蟾蜍大概就是献王墓的入口。”
江郝微笑着点头表示认同:“鹧鸪哨兄说得有道理,我们的目标正是虫谷腹地一座隐秘的山神庙。”
他在脑海中默默记住了地图后,仿若仙人御风而行,轻盈落地。
(钱好好)不多时,鹧鸪哨等三人也接连跳下地面,唯独留下陈玉楼一人尚在下方。
他指挥卸岭力士们运用独门技艺小心翼翼地将那只名为“滇南暖玉”的椒图玉兽搬运至地面。
很快,一口泛着“藏地天玉”光泽的玉石棺材便被安置于椒图玉兽旁,在阳光照射下闪耀迷人光芒。
这些奇珍让卸岭力士以及八佰苗人勇士惊叹不己、赞叹连连。
然而由于这两件珍品太过沉重,携带必然会影响队伍的速度。
江郝、鹧鸪哨和陈玉楼经过商议决定暂时将这两件珍宝存于此处,等探索完献王墓之后再来取回。
众人恋恋不舍地告别这些宝物后继续前进。
江郝唤来青蛟,在这茂密丛林中寻找水源迹象。
青蛟穿梭林间,它淡金瞳孔泛着灵韵,片刻间有所发现引导大家前行。
大约经过西五个小时跋涉,一行人终于脱离茂林,映入眼帘是一片灿烂的花海。
五颜六色的花朵盛开绽放,无数蝴蝶翩然起舞构成绝美景色。
在这花丛中央有一条清澈溪流蜿蜒流淌,发出潺潺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