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0日,岛国东京的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粒,拍打在银座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上。童浩林站在星肯汉堡店日本总部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裹着厚重的大衣,行色匆匆地钻进暖黄色灯光的门店,手中捧着印有卡通汉堡图案的纸袋。这是他与老同学大卫·杜夫联手打造的商业帝国,258家门店如同棋子,在岛国版图上织成一张庞大的网络。
“浩林,山口组的人到了。”大卫·杜夫推门而入,这位新任肯德基副总裁身着剪裁精良的黑色西装,金色袖扣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他凑近压低声音,“他们点名要见你,看来对我们的‘合作邀约’很感兴趣。”
童浩林转身,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三个月前,当星肯汉堡店在岛国遍地开花时,他就收到了山口组的“问候”——门店频繁遭遇恶意投诉、食材供应链被匿名举报卫生问题,甚至有分店遭到小混混滋扰。但这些手段非但没有击垮星肯,反而成了童浩林布局的契机。
会议室里,六位身着黑色纹付羽织的男人围坐在长桌旁,为首的中年男人左手小指缺失一截,虎口处的樱花刺青蔓延至手腕——那是山口组高级成员的标志。童浩林与大卫缓步走入,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烟味与檀香混合的气息。
“童先生,听说你想和我们谈‘合作’?”为首的男人开口,声音沙哑如砂纸,“我们山口组不碰正经生意,你应该知道规矩。”
童浩林从容落座,示意助理推来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亮起,岛国各地星肯门店的实时监控画面在墙上铺展开来:干净明亮的用餐区、流水线般高效的后厨、排队等待的年轻白领……“诸位请看,”他的手指划过屏幕,“每家门店能解决至少30个就业岗位,周边餐饮、物流、食材供应商也因此受益。而这些,不过是表面价值。”
大卫补充道:“岛国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攀升。政府对能拉动就业的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果频繁出现治安问题……”他故意顿住,目光扫过众人紧绷的脸。
童浩林适时将一份文件推到桌中央:“这是我们为各位准备的‘方案’。星肯将在关西地区开设50家新店,由你们负责安保与供应链维护。作为回报,门店净利润的5%归你们所有,但有三个条件——第一,不得骚扰员工与顾客;第二,协助打击其他帮派的勒索行为;第三,必须洗白资金,通过合法渠道注入门店。”
会议室陷入死寂。许久,樱花刺青的男人突然大笑:“有趣,用汉堡店洗钱?童先生真是异想天开。”
“并非异想天开,而是双赢。”童浩林调出另一组数据,“看看这些门店的分布——它们大多位于山口组势力范围边缘。与其让其他帮派趁虚而入,不如由你们掌控局面。而且,”他压低声音,“听说警视厅最近对地下钱庄查得很严?”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男人的脸色瞬间阴沉,但眼中闪过一丝动摇。童浩林知道,他击中了对方的软肋。在岛国,黑帮势力虽盘根错节,但随着政府加大扫黑力度,洗钱难度越来越高。而星肯汉堡店庞大的现金流,恰好提供了完美的掩护。
“我需要时间考虑。”男人起身,身后的手下也随之站起。童浩林却不慌不忙地递出一个信封:“这是前田组的覆灭记录。他们试图敲诈我们的分店,结果第二天就被警方突袭。”他微笑道,“有些情报,或许对你们有用。”
男人接过信封,眼神终于变得锐利:“童先生,你比表面看起来危险得多。”
三天后,星肯汉堡店与山口组的合作协议正式签署。表面上,这是一次商业与黑帮的妥协;实际上,童浩林早己通过安全联盟掌握了山口组的洗钱证据,这份协议不过是让对方主动走进笼子。而随着合作推进,星肯在岛国的市场份额一路飙升,曾经困扰门店的骚扰问题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由黑帮“维护”的“稳定秩序”。
圣诞前夕,第300家星肯汉堡店在大阪开业。童浩林站在剪彩仪式现场,看着孩子们举着玩具汉堡欢笑,突然接到大舅爷的电话。老人的声音带着几分赞许:“听说你在岛国的手段,颇有当年纵横捭阖的风范。但记住,与虎谋皮,不可不防。”
“舅爷放心,”童浩林望着不远处暗中保护的黑衣保镖,“他们以为在利用我们洗钱,却不知自己的每一笔交易都在我们的监控之下。等时机成熟,这些证据足以让整个帮派体系分崩离析。”
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好!商场如战场,就得有这种胆识。对了,你母亲让我问,苏婉婷和孩子什么时候回杭城过年?”
童浩林的目光柔和下来:“等这边的事彻底稳住,我就带他们回去。”挂断电话,他转身走向门店,暖黄的灯光将他的身影拉长。在这片异国土地上,汉堡与黑帮的博弈仍在继续,但胜利的天平,早己悄然倾斜。
而此时,在东京某个隐秘据点,樱花刺青的男人盯着电脑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资金流水,嘴角勾起冷笑。他低声对副手说:“告诉下面的人,按计划行动。童浩林以为掌控了局面,却不知我们也在等一个机会……”
夜色渐深,霓虹照亮东京的街道。星肯汉堡店的招牌在雪中闪烁,如同这场暗潮涌动的商战中,最明亮却也最危险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