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夜微光暖人心
1989年1月29日,苏北宿迁的冬夜格外清冷。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掠过田野,将残破的枯叶卷上半空。刘强东蜷缩在自家昏暗的土坯房里,煤油灯的火苗在穿堂风中摇曳不定。他紧握着童浩林寄来的台式电脑说明书,反复着泛黄的纸页,耳边还回响着电话里那句温暖的话语:"小刘,未来的路还长。"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刘强东起身开门,冷风裹挟着雪粒灌进屋里,邮递员跺着脚,从怀里掏出一个沉甸甸的包裹:"刘强东,特快专递!从深圳来的!"
包裹用防水油布层层包裹,拆开后,刘强东的手猛地颤抖起来——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叠百元大钞,足足50万现金!还有一封字迹工整的信:"小刘,这笔钱你可用于创业启动或学业深造。若想更广阔天地,杭城童氏集团童宁可助你一臂之力。记住,真正的强者,是在泥泞中依然仰望星空的人。"
刘强东攥着信纸的手青筋暴起,眼眶瞬间。他想起白天在村里遭受的冷嘲热讽,想起乡亲们说"穷小子读书有什么用",此刻心中却燃起一团熊熊烈火。煤油灯的光晕中,50万现金泛着温暖的光泽,仿佛照亮了他原本黯淡无光的未来。
二、鸿雁传书寄厚望
深圳,童浩林放下电话,望向窗外璀璨的夜景。他刚刚和刘强东通完话,少年激动到哽咽的声音还萦绕在耳边。苏婉婷递来一杯热茶,轻声问道:"浩林,一下子给他这么多钱,你就不怕......"
"怕什么?"童浩林接过茶杯,目光坚定,"还记得我们创业初期吗?那时候哪怕只有一丝帮助,都能成为照亮前路的光。"他翻开刘强东寄来的编程作品,密密麻麻的代码工整得如同印刷体,"这孩子不仅有天赋,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给他50万,不是施舍,是投资未来。"
苏婉婷看着丈夫专注的侧脸,想起这些年他帮助过的无数年轻人。从马华腾、张志东到林念薇,再到如今的刘强东,童浩林总能精准地发现那些蒙尘的璞玉,并给予他们破土而出的力量。
三、杭城接力续华章
次日,童浩林拨通了远在杭城的童宁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妹妹沉稳的声音:"哥,我己经安排好了。宿迁到杭城的火车票、落脚的住所,还有适合刘强东报考的高校资料......"
"辛苦你了,宁宁。"童浩林欣慰地笑了,"这孩子对计算机有独特的见解,你帮忙联系下杭城的计算机研究所,看看有没有实习机会。另外,星唐投资可以为他提供创业孵化支持。"
童宁推了推眼镜,在笔记本上飞速记录:"放心吧哥,我会像你当初帮我一样,帮他站稳脚跟。"她想起自己小时候,看着哥哥在商海拼搏,暗暗发誓要成为他坚实的后盾。如今,这个承诺正在延续。
西、命运转折启新程
在收到巨款的第七天,刘强东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前往杭城。他将50万现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存入银行作为创业基金,另一部分用来支付学费和生活开支。临走前,他在自家破旧的墙壁上写下一行字:"此去山高水长,定不负期望!"
抵达杭城时,童宁早己在车站等候。她身着干练的职业装,眼神中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刘强东同学,欢迎来到杭城。"她接过刘强东简单的行李,"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一起努力。"
在童宁的帮助下,刘强东顺利考入杭城电子科技大学,并进入星唐投资旗下的科技孵化园实习。他白天上课,晚上泡在实验室编写代码,周末则跟着导师参与实际项目。那个曾经在苏北农村为学费发愁的少年,正一步步蜕变为充满自信的追梦者。
五、星火燎原待有时
1989年的春天,杭城的樱花如期绽放。刘强东站在星唐投资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充满感慨。三个月前,他还在为生计奔波,如今却站在了梦想的起点。
童浩林来杭城视察时,特意召见了刘强东。看着少年日益挺拔的身姿和眼中闪烁的光芒,他欣慰地点点头:"强东,听说你开发的库存管理系统很有创意?"
刘强东有些腼腆地挠挠头:"只是一些粗浅的想法,还得感谢您和童宁姐的帮助......"
"别感谢我们,要感谢你自己的努力。"童浩林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真正的成功不是靠别人施舍,而是靠自己争取。未来的路还很长,星辰大海,等你去征服。"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杭城的大街小巷。刘强东望着天边的晚霞,握紧了拳头。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己经彻底改变,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寒夜里的50万现金,源于童浩林的慧眼识珠,更源于自己永不言弃的坚持。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新的传奇,正在悄然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