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杭城的冬夜裹挟着湿冷的寒气,童浩坐在别墅书房内,电脑屏幕的冷光映照着他紧绷的脸庞。安全联盟最新传来的绝密档案在眼前徐徐展开,其中关于三位国内专家“移民海外后人间蒸发”的调查报告,字字如针,刺痛着他的神经。
“这三个所谓的‘行业权威’,在过去半年里频繁发表‘芯片自研无用论’‘光刻机弯道超车不现实’等言论。”童浩滑动鼠标,调出一系列新闻报道,文章下方充斥着煽动性的评论,“表面上是学术探讨,实则是为海外资本站台,误导国内科研方向。”他的手指重重敲击桌面,“现在看来,不过是用完即弃的棋子。”
与此同时,微博、论坛等社交平台上,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战正在悄然发酵。营销号们突然集体推送起“知名专家海外离奇失踪”的消息,配图是三位专家最后现身时的模糊照片,评论区瞬间被“细思极恐”“资本阴谋”等关键词刷屏。童浩看着实时攀升的热度,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正是他授意文媒集团发起的“清障行动”。
“童总,水军己按计划引导舆论,现在网友们开始自发深扒这些专家的黑历史。”助理通过加密通讯汇报道,“有人发现他们与A国芯片企业存在资金往来,还有海外演讲的视频被翻出,里面的言论与国内公开发表的观点截然相反。”
童浩调出专家们的资金流水数据,密密麻麻的跨境转账记录触目惊心。“通知安全联盟,把这些证据匿名发给纪检部门和主流媒体。”他目光如炬,“是时候让民众看清,这些‘权威’究竟是谁的喉舌。”
次日清晨,事件彻底引爆舆论场。主流媒体相继发文质疑专家言论的真实性,纪检部门宣布介入调查,甚至有高校教授实名举报某专家“学术造假、收受境外贿赂”。网络上,#专家变傀儡#的话题阅读量突破10亿,愤怒的网友们开始深挖更多可疑专家,一场全民舆论监督运动如火如荼展开。
然而,反击也随之而来。部分境外媒体开始抹黑称“中国在搞‘学术清洗’”,国内一些受海外资本操控的自媒体也跳出来为涉事专家“喊冤”。童浩对此早有准备,他立即启动安全联盟的“舆论反制计划”。
“把三位专家‘人间蒸发’的现场监控视频处理后发到暗网。”童浩对技术团队下令,“画面要清晰显示A国情报机构人员的身影。同时,让在岛国的间谍散布消息,称A国正在清理‘失去价值的棋子’。”他想起《孙子兵法》中的“借尸还魂”,既然敌人想混淆视听,那就借他们的手揭露真相。
三天后,一段模糊却极具冲击力的视频在暗网疯传。画面中,三位专家被押上黑色轿车,车牌清晰显示属于A国驻当地大使馆。虽然视频很快被删除,但早己被安全联盟扩散到全球各大论坛。舆论风向瞬间逆转,网友们的怒火从“专家”转向了幕后黑手。
“童总,A国开始着急了。”安全联盟负责人展示最新情报,“他们正在紧急召回相关人员,试图销毁证据。但我们安插在其情报机构的间谍,己经获取了完整的‘弃子处理’档案。”
童浩调出档案,里面详细记录着A国培养、操控、抛弃“傀儡专家”的全过程,甚至包括资金分配表和任务指令。“把这份档案交给国内媒体,要在黄金时段曝光。”他眼中闪过寒光,“同时,让文媒集团制作专题纪录片,就叫《学术买办的覆灭》。”
纪录片播出当晚,收视率飙升至全国第一。节目中,不仅有详实的证据链,还有神秘人士的匿名采访——实则是被策反的A国情报人员。当听到“我们专门挑选立场不坚定的学者,用金钱和绿卡诱惑他们,让他们成为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工具”时,无数观众愤怒不己。
这场舆论战持续了整整一周,最终以涉事专家被立案调查、数十个境外资本操控的自媒体账号被封告终。而童浩借此机会,在星宁集团官网发起“中国科技脊梁”评选活动,邀请民众投票选出真正为国家科技事业奋斗的科研工作者。
“浩浩,这次干得漂亮。”母亲童芳走进书房,看着满墙的舆情分析图,“但也要小心,树大招风。”
童浩点点头,调出全球舆情监测系统。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但他知道,暗处的较量从未停止。那些隐藏在学术、舆论领域的“软刀子”,比真枪实弹更具杀伤力。“妈,我不仅要斩断这些黑手,还要让民众看清真相。”他握紧拳头,“中国的科技发展,绝不能被几个傀儡左右。”
夜色渐深,杭城的灯火依旧璀璨。童浩站在书房落地窗前,望着远处星达信息科技公司的大楼。他知道,这场舆论战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看不见的战斗等着他。但只要民众觉醒,只要科研工作者坚守,任何试图阻碍中国科技崛起的阴谋,都终将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