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古今智谋与隐秘传承

2018年12月20日,京城冬日的寒风卷着细雪掠过胡同,老式公寓楼里,王大爷戴着老花镜,正听孙子小王讲述着千里之外的奇闻。暖黄色的台灯下,小王滑动着手机,屏幕上是岛国街头星肯汉堡店的热闹场景,金发碧眼的大卫·杜夫正在接受媒体采访,笑容满面地介绍着为华人、华裔及留学生提供的优厚工作待遇。

“爷爷,您别看这只是汉堡店,这里面门道可多了!”小王兴奋地压低声音,“我一哥们儿在岛国留学,去这汉堡店兼职后发现,店里的员工培训手册里藏着特殊暗号,店长办公室的电脑还连接着加密网络。后来才知道,这些店表面是解决就业,背地里全是情报收集中心!”

王大爷手一抖,茶盏里的水晃出些许:“这么玄乎?难不成是国安的人在搞?”

“比国安还厉害!”小王神神秘秘地调出论坛帖子,“听说是个神秘富豪布局的。这人是95后,还是唐高宗的后人!您知道唐朝的白江口之战吧?当时唐军就是靠情报精准出击,以少胜多打败倭国。现在这位富豪啊,就是用老祖宗的法子,把岛国那些间谍都策反了!”

王大爷摸着下巴上的白胡子,想起年轻时听的评书里那些用兵如神的故事:“照你这么说,敢情是老唐家的智谋又现世了?那些日本学校里的间谍,也是他解决的?”

“可不是嘛!”小王翻出尘封的新闻档案,“前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日本学校间谍案,一夜之间全没了动静。后来才知道,那些间谍要么被策反成了双面特工,要么被悄悄送回岛国。现在那些学校啊,早成了咱们的情报中转站!”

与此同时,在杭城星宁集团的地下密室里,童浩正盯着全息投影上跳动的情报数据流。来自岛国256家星肯汉堡店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从政府官员的用餐习惯到科研机构的人员流动,每一条看似普通的记录,都经过特殊算法分析。

“童总,山口组传来消息,岛国防卫省计划增购A国新型雷达。”安全联盟成员调出卫星图像,“他们准备将设备部署在西南诸岛,意图监视我国东海海域。”

童浩的手指在虚拟屏幕上划出作战路线,思绪却回到了千年前的白江口。那时,唐军将领刘仁轨通过百济旧部收集情报,精准掌握倭军舰队的行动规律,最终以火攻大破敌军。如今,他也要用现代手段复刻这份智慧。

“通知汉堡店的情报员,密切关注设备运输路线。”童浩眼神锐利,“让在岛国高校的留学生特工,想办法接触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记住,我们要的不是简单的情报,而是要像当年白江口之战那样,把他们的部署变成‘明牌’。”

夜幕降临,岛国东京的一家星肯汉堡店内,华裔留学生小林熟练地擦拭着餐桌。他的围裙口袋里,微型录音设备正悄悄运转,隔壁卡座上,两位防卫省官员的对话被清晰记录。不远处的店长看似在整理货物,实则通过监控系统实时传输画面。

而在京都的一所日本学校内,曾经的间谍教师们如今正利用职务之便,收集着当地政要子女的社交信息。他们定期将情报藏在教材夹层,由伪装成送书员的情报员取走。这些经过伪装的“教材”,最终会通过星肯汉堡店的物流渠道,安全抵达童浩手中。

深夜,童浩站在别墅的书房里,望着墙上悬挂的《白江口海战图》。烛光摇曳间,古战场上的金戈铁马与现代商战的波谲云诡在他眼前重叠。他拿起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情报如剑,善用者胜。今时今日,当以科技为鞘,以智谋为刃,再续先祖荣光。”

窗外,雪越下越大,却掩盖不住星宁集团总部大楼里彻夜不息的灯光。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汉堡店情报站”,正如同大唐时期的烽火台,将关键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回来,为即将到来的“现代白江口之战”,编织着一张密不透风的情报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