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隐秘婚典与超导纪元

2017年4月1日清晨,京城的玉兰花开得正盛,童浩林站在400平的西合院内,手指无意识着口袋里的结婚证。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青砖地上,映出苏婉婷忙碌的身影——她正将最后一盒文件放入保险箱,黑色职业装勾勒出干练身姿,发梢却沾着些许搬家时的灰尘。

“婉婷,过来一下。”童浩林突然开口,声音带着罕见的局促。苏婉婷转身时,正对上他递来的红本,烫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结婚证”字样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她瞳孔微缩,指尖触到结婚证的瞬间,眼眶突然泛红:“原来你说的‘重要安排’,是这个?”

“我们总说等项目稳定,可星辰科技越做越大,何时才算尽头?”童浩林将她鬓角的碎发别到耳后,“昨晚抽签抽到888888的车牌号时,我就想,或许这是老天在提醒我们。”他牵着她走到院子中央,无人机突然从屋檐飞出,在空中拼出“永结同心”的光影,“没有盛大婚礼,没有媒体报道,但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我们爱情的见证。”

与此同时,五环外的星辰科技新兴产业园区,一场改变半导体历史的对话正在地下实验室展开。22岁的曹源戴着护目镜,手中的镊子夹着仅有发丝千分之一薄的超导材料,对着显微镜调试参数。这位身价38.9亿的95后物理学家突然转身,眼中闪烁着狂热:“童总,只要解决量子隧穿效应的稳定性问题,我们就能把芯片制程推进到2纳米!”

童浩林的目光扫过实验台上的石墨烯超导薄膜,又转向正在推演公式的韦东奕。这位数学天才穿着洗得发白的T恤,脚蹬老式布鞋,却在草稿纸上写满令顶尖学者惊叹的拓扑学方程。“韦神,您设计的算法模型,能让曹博士的超导实验效率提升60%。”童浩林递上保温杯,“不过还是希望您能抽空看看我们准备的别墅。”

韦东奕推了推黑框眼镜,接过杯子抿了一口:“有干净的饮用水和足够的草稿纸就行。”但当他踏入那座2000平的别墅时,还是露出了罕见的惊讶——地下室被改造成全封闭实验室,配备全球顶尖的量子计算机;一层是环形图书馆,数学典籍按年代整齐排列;顶层的天文观测台,甚至能清晰看到月球表面的陨石坑。

“您可以在这里研究、生活,连拍摄科普纪录片的设备都备好了。”苏婉婷展示着隐藏式摄影头,“上个月MIT的教授首播解数学题,在线人数破亿。我们觉得,您的研究成果也值得被更多人看见。”韦东奕着书架上的《九章算术》,最终点了点头。

半个月后,深夜的别墅地下室亮起刺目蓝光。曹源盯着监测屏,双手微微颤抖:“成功了!在零下270度环境下,超导芯片实现零电阻传输!”消息瞬间传遍全球,华尔街股市半导体板块集体涨停,而新加坡的科技企业却如临大敌——他们苦心维持的7纳米技术优势,在星辰科技的超导突破面前,即将化为泡影。

此时的童浩林正在剪辑室里,看着韦东奕的首部纪录片《数学之美》。镜头中,韦神穿着日常的朴素衣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讲解着黎曼猜想,身后的黑板上,公式如星河般蔓延。“要不要加些特效?”剪辑师试探着问。童浩林摇头:“真正的震撼,来自智慧本身。”

影片上线当夜,播放量突破5亿。更令人意外的是,韦东奕在片尾展示的超导芯片数学模型,引发全球十万名工程师在线讨论。某国际学术期刊紧急加印特刊,封面赫然写着:《当东方数学天才遇见超导革命》。

而在西合院的新婚夜,童浩林与苏婉婷并肩坐在葡萄架下。手机不断弹出消息,有星辰科技股价暴涨的喜讯,也有曹源团队新突破的捷报。苏婉婷靠在他肩头轻笑:“别人的蜜月在海岛,我们的蜜月在数据洪流里。”童浩林揽住她的腰,望着满天繁星:“但这就是我们的浪漫——用科技改变世界,让历史记住我们携手走过的每一步。”

远处,星辰科技大厦的霓虹与天空的星光交相辉映,见证着这段隐秘婚典背后,一场足以颠覆时代的科技风暴,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