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日,京城凛冽的寒风拍打着星宁集团100层总部的玻璃幕墙。童浩林站在顶楼会议室的全息沙盘前,看着大舅舅童振国身着笔挺西装,正在主持集团高层会议。堂姐童林薇作为总经理,指尖轻点着悬浮的财务数据:"根据预测,旗下子公司在魔都、山城等九大城市的布局,下半年产值预计增长20%。"
大舅舅环视会议室,目光扫过副总裁席位上的老同事们:"这不仅是商业扩张,更是国家战略的落地。星宁要成为民族企业的脊梁。"他话音刚落,童浩林抬手激活全息投影,一组震撼画面呈现在众人眼前——2纳米芯片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精密电路,如同微观宇宙的星图;国产光刻机的机械臂正在进行纳米级蚀刻,蓝光闪烁间,硅片上浮现出复杂的集成电路。
"各位,我们的芯片技术己突破2纳米瓶颈。"童浩林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这意味着国产手机、汽车、新能源产业将彻底摆脱对国外芯片的依赖。"他调出合作企业名单,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的LOGO依次亮起,"这些民族企业的最新产品,都将搭载星宁研发的芯片与光刻机技术。"
会议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舅舅激动地握住童浩林的手:"好啊!这是真正的国之重器!"童浩林微笑着点头,随即展示起最新的招聘计划。全息屏幕上,星宁旗下子公司的招聘信息如瀑布般流淌:"300个岗位,薪资待遇对标公务员,月入两万五起,奖金年终奖全包,还提供食宿......"
"我们要招揽最顶尖的人才。"童浩林的目光坚定,"无论是芯片设计、光刻机研发,还是智能制造,星宁都要打造全球最强大的技术团队。"他特别强调,新设立的"国芯计划"将重点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为每位入职的工程师配备导师团队,提供千万级的科研经费支持。
消息传出,全国高校与科研机构沸腾了。清华大学、中科院的顶尖学子纷纷投递简历,海外留学的科研人员也通过特殊渠道表达归国意愿。在杭城子公司的招聘现场,一位海归博士举着简历激动地说:"能参与国产芯片的研发,是每个科技工作者的梦想!"
与此同时,星宁集团的产业生态正在快速扩张。在深湾区,新建成的智能工厂里,AGV机器人穿梭如织,量子计算机实时优化生产流程;在山城,新能源芯片研发中心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测试新一代车规级芯片的耐高温性能;在魔都,星宁与华为联合打造的"鲲鹏实验室"正式揭牌,目标首指6G通信芯片的研发。
网络上,#星宁2纳米芯片#的话题迅速登顶热搜。网友们翻出几年前国内芯片被"卡脖子"的新闻,对比如今的突破,纷纷留言:"扬眉吐气!""这才是真正的民族骄傲!"而国外科技巨头们坐不住了,某美国芯片企业高管在财报会议上坦言:"星宁的崛起,将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深夜,童浩林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俯瞰着京城的灯火。手机震动,传来曹源团队的加密消息:"3纳米以下芯片的材料攻关取得重大进展。"他回复道:"继续加大投入,我们的目标是引领全球半导体技术革命。"远处,星宁集团大厦的LOGO在夜空中闪烁,如同照亮中国科技崛起之路的灯塔。这场由星宁掀起的科技风暴,正以磅礴之势,改写着世界产业竞争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