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暗局与锋芒:千亿帝国的科技突围战

2019年8月16日,宝安区民治街道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的光。童浩林坐在星宁集团B座顶层办公室,全息投影中跳动的股票数据如金色河流——星宁金融1256亿、星盛投资1358亿,星芒汉堡1256亿的市值数字映在他镜片上,泛着令人目眩的光泽。当画面切换到星达信息科技公司的地下实验室时,35层的空间结构图里,曹源团队正在2纳米芯片光刻机的实验台前忙碌,精密仪器的蓝光将他们的身影切割成几何碎片。

"童总,曹博士团队需要的EUV光源材料己通过特殊渠道运抵京城。"助理的声音从加密耳机传来。童浩林轻点桌面,调取实时物流监控:伪装成海鲜冷链的货柜车正驶入星达总部地下通道,车厢里的超低温存储箱内,价值数亿的稀有金属在防震泡沫中静静蛰伏。

他的目光转向另一个全息窗口,韦神独自坐在1500平的地下宿舍里,面前铺满写满数学公式的草稿纸。五星级酒店标准的厨房自动烹饪系统正在运转,机械臂将定制营养餐摆上餐桌。"通知后勤组,韦神的办公区再增加三台量子计算机。"童浩林下达指令,"天才不该被琐事打扰。"

此时,桌上的加密电话突然响起。大舅舅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传来:"小浩,星达无偿捐赠政府芯片实验室的事,上面很重视。但你确定要公开2纳米技术?这可能会引起国际震动。"

"正是要让他们震动。"童浩林调出专利加密系统,屏幕上飞速生成的量子密钥如同星河流转,"太奶奶当年在战火中捐出全部积蓄支持国家,如今我们手握核心技术,更该站出来。不过放心,这些专利都做了十二重量子加密,除非破解整个北斗卫星的密钥体系,否则无人能窃取。"

挂断电话,他立即向曹源团队的账户转入88亿资金。转账备注栏写着:"破局者的剑,需以星火淬炼。"几乎同时,京城地下实验室传来消息:曹源带领团队成功攻克光刻机光源稳定性难题,实验数据显示,新设备的蚀刻精度己达到2.1纳米——距离理论极限仅一步之遥。

而在资本市场,另一场无声的战役悄然落幕。霍启刚掌舵的投资集团在童浩林的战略指引下,通过三年前布局的芯片超导体项目,成功超越李嘉诚家族,登顶港城富豪榜。当媒体还在猜测"神秘幕后推手"时,童浩林己开始谋划下一轮科技革命。

"联系姑父。"他对助理说,"星达在魔都、杭城的子公司,需要省级层面的政策支持。我们要在长三角打造全球芯片产业集群。"窗外,暮色渐浓,大厦的LED屏幕正在播放星宁文媒制作的纪录片,镜头里,陬市镇的创业青年、沙漠监狱的改造犯、转型考古的前盗墓者,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最动人的商业史诗。

深夜,童浩林独自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手机震动,收到曹源发来的加密邮件,附件是2纳米芯片的首张光刻照片。照片里,细密的电路如同微观宇宙的星图,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他回复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开始。"

远处,星宁集团的LOGO在夜空中熠熠生辉。这个从90平小屋起步的商业帝国,正以科技为刃,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劈开一条属于中国的道路。而童浩林藏在852.6亿财富背后的野心,远不止于商业版图的扩张——他要让世界看到,当千年谋略智慧与现代科技碰撞,将迸发出怎样改天换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