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汉堡帝国的全球渗透与舆论风暴

2018年11月20日,洛杉矶的阳光洒在圣莫尼卡大道上,新开的星芒汉堡店霓虹招牌格外醒目。店内,金发碧眼的本地员工与黑头发的华裔工作人员穿梭忙碌,而后厨转角处的密码门后,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专注地调试着超导体材料检测设备——这里表面是快餐店,实则是星宁集团布局全球科技网络的前沿哨所。

“老板,第三批光刻机精密部件己通过食材冷链运抵。”戴着蓝牙耳机的店长压低声音汇报。童浩林坐在宝安区的办公室里,通过全息投影看着洛杉矶门店的实时画面,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他的“汉堡战略”正在全球开花,星肯与星麦20家门店如同棋子,将科研人才引进计划与商业版图扩张完美融合。

高额的待遇吸引着全球人才趋之若鹜。三万美金的月薪、丰厚的奖金、包吃包住的福利,还有工作满一年就能获得的600平方别墅,这样的条件让普通科研工作者难以拒绝。更隐秘的是,入职者会在“汉堡研发”的名义下,接触到芯片、超导体等尖端领域的研究项目。

然而,一场舆论风暴正在酝酿。国内某论坛突然出现一篇热帖:《震惊!神秘富豪用汉堡控制岛国,现在竟将触手伸向海外!》,帖子中贴出了岛国帮派成员在汉堡店任职的照片,以及洛杉矶门店招聘科研人员的信息,质疑童浩林“别有用心”。

“哥,舆情监测系统显示,相关话题热度半小时内飙升至热搜第一!”童舒冲进办公室,平板电脑上满是网友的激烈讨论。有人指责这是“商业霸权”,也有人猜测背后藏着“不可告人的科技阴谋”。

童浩林却异常冷静,他调出全球舆情数据模型,眼中闪过一丝锋芒:“启动‘正本清源’计划。”很快,星宁集团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段长达15分钟的纪录片,镜头从陬市镇的创业孵化园开始,展现了星芒汉堡如何将北宋饮食文化推向世界,又如何通过商业反哺科研的全过程。

“我们用汉堡搭建文化桥梁,用商业收益支持科技研发。”童浩林亲自出镜,身后是实验室里忙碌的科研人员,“那些高薪岗位,是为了让全球人才有更好的研究环境。至于所谓‘控制’,不过是某些势力见不得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酸葡萄心理。”

纪录片中,岛国前帮派成员山本现身说法:“在汉堡店,我找到了比帮派更有意义的人生。”洛杉矶门店的华裔科学家也展示了他们正在进行的环保材料研究——这些,都是童浩林早己准备好的“反击弹药”。

舆论风向开始反转。当网友们看到汉堡店背后的文化传承与科研创新,质疑声逐渐变成赞叹。更有甚者发起“打卡星芒汉堡,支持中国智慧”的活动,让海外门店的客流量激增30%。

而在这场风波的幕后,童浩林己经开始谋划下一步。他在加密通讯中向堂姐童林薇交代:“准备在欧洲布局,这次我们用咖啡连锁店作为新的载体...”窗外,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与电脑屏幕的蓝光交相辉映,一个更大的商业与科技帝国,正在悄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