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星光下的蜕变之路

1987年12月26日,寒风裹挟着初雪掠过荆州街头,星芒汉堡店却被暖黄的灯光烘得热气腾腾。柜台后的电子钟显示下午五点,员工更衣室里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打破了冬日的沉寂——这是三个月一次的发薪日,也是新一批“大哥大手机”与台式电脑的发放时刻。

陈志强攥着鼓鼓囊囊的工资袋,指尖还残留着收银机按键的温度。除去寄回老家的钱,这三个月攒下的数额足够添置两台进口彩电。他望向储物柜里崭新的台式电脑,键盘上还贴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便签——这是店长王磊在入职培训时说的话,此刻竟如此真切地照进现实。

突然,玻璃门被撞得哐当作响。五个穿着洗得发白牛仔服的年轻人挤在门口,冻得通红的脸上写满局促。为首的刀疤脸(真名赵虎)下意识摸了摸左脸颊的疤痕,又慌忙把手缩进口袋。这伙人曾是荆州码头的“混混”,靠帮人收保护费为生,首到半个月前在汉堡店门口闹事,被王磊拦了下来。

“进来吧,暖气别跑了。”王磊擦着玻璃杯从吧台绕出来,身后跟着捧着《从黑暗到黎明》的李小雨。这本讲述底层青年逆袭的书籍,是她特意从清北图书馆复印带回的。当书页间夹着的汉堡店招聘传单落在赵虎脚边时,这个三十岁的男人盯着“月入八千”的字样,喉结滚动了许久。

此刻的赵虎盯着墙上的员工守则,油墨未干的字迹仿佛在发烫。他记得第一次穿上制服站在煎锅前的情景——油渍溅到手臂时,他条件反射地要骂人,却看见陈志强默默递来烫伤膏;深夜打烊后,李小雨手把手教他用收银机,屏幕蓝光映着她认真的侧脸。“原来不用拳头,也能挣到体面的钱。”他着工资袋,里面的奖金信封比往日沉了许多。

打烊后的仓库成了临时课堂。李小雨支起借来的投影仪,将台式电脑连接幕布,教大家学习基础办公软件。赵虎的手指比钢筋还僵硬,敲错键时总会引来善意的哄笑。“别慌,我学做汉堡时,把盐当糖放了三次。”陈志强递来写满公式的笔记本,扉页上“致未来的自己”几个字被翻得卷了边。

凌晨两点,最后一班地铁的轰鸣声渐远。星芒汉堡店的后厨依然亮着灯,赵虎对着《从黑暗到黎明》划线批注,旁边摆着王磊奖励的“进步之星”徽章。他在读书笔记里写道:“书里说,黑暗是因为没找到光的方向。现在我的光,是汉堡机的温度,是同事教我打字的耐心,是能让老母亲住进新房的工资。”

三个月前那群横行街头的混混,如今成了最尽职的员工。赵虎主动承担夜班巡逻,用当过“混混”的敏锐警惕小偷;曾经的“军师”阿文发挥算账特长,协助李小雨优化库存管理。当他们穿着熨烫平整的制服走在街上,街坊邻居惊讶地发现,这些年轻人眼里不再有戾气,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憧憬。

发薪日的余温未散,荆州日报的记者突然到访。镜头前,赵虎抱着大哥大手机笑得腼腆:“以前觉得拳头硬才是本事,现在明白,靠双手挣来的尊严,比什么都硬气。”照片登上报纸的那天,星芒汉堡店的招聘队伍排到了街角,人群中不乏和当年的他们一样,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

雪后的月光洒在汉堡店的招牌上,“星芒”二字在夜色中愈发耀眼。它不仅照亮了打工者的致富路,更成为了一盏明灯,指引着那些曾迷失方向的灵魂,走向光明的未来。而那本《从黑暗到黎明》,被无数双手翻阅得破旧不堪,却始终安静地躺在员工休息区的书架上,等待着下一个渴望蜕变的人翻开它的扉页。